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最近表示,除了原来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外,还计划将铂、铟以及稀土等也列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以防“因中国需求增加造成稀有金属的短缺”。  相似文献   

2.
《北方经济》2007,(9):36-36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这一“大工程”有了最新时间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近日在美国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将增至1200万吨。专家称,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倍受关注,现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和数字研究中心主任和国际金融论坛主席的成思危表示,外汇储备包含两类储备:一类是战略储备,一类是战术储备。按照测算,外汇储备量大概是GDP的20%就差不多了,现在中国GDP是5万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1万亿外汇储备就够了,但是中国现在是3万亿。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14):16-17
一个能源专家小组表示,中国有两大因素料将继续推动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走高,其一为中国铁路运力紧张导致煤炭运输中断和延误,其二是,由于中国原油进口不断增长,中国政府正在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5.
“五一”前夕,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因为担心受制于中国,日本大举储备中国的稀有金属。报道称,5月,日本政府将提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该规划除了储备原来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还将储备铂、铟以及稀土等稀有金属作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以防止因这些稀有金属的短缺影响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今年3、4月间,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就组织了由稀有金属供应商、稀有金属用户等产业界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的研讨会,共同研究确保钒、铬、锰、钴、镍、钼、白金、银、铜、钨、铟以及稀土等31种稀有矿物资源稳定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7,(8):43-44
国家发改革委最近透露,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经确立三个来源,分别是政府石油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目前只有30天左右,远未达到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的“达标线”。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美、德两国战略石油储备运作机制存在很大差异,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经济体制差异、法律体制差异以及文化传统差异。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运作机制应以此为鉴,同中国的经济体制、法治体制以及社会大众的观念有机地、动态地结合起来。文章建议:建立以国企为主,民企共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尽旱将各方权利与义务纳入法治;坚持征收石油消费税,并用部分税收支持战略石油储备项目。  相似文献   

9.
王湘穗 《环球财经》2013,(12):48-49
对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超越业务部门的局限,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管理。尤其是要把战略博弈的意识引入#HC储备领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静 《特区经济》2009,(6):98-100
战略石油储备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参照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在石油储备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储备法制建设、储备资金来源、储备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并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战略石油储备法制建设、储备模式与方式、储备目标与规模、储备区域、储备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安全已经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决定着国家能源安全状况。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文章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基本内容有:能源节约战略、“走出去”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构建石油金融体系战略、积极推进替代能源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能源和原材料等矿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矿产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资源(如铟等)已经成为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自治、经济、贸易及至科技交往的重要物质手段。我国的稀有金属储量居全球前列,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稀有金属资源的供应商,很多品种产量都占有垄断地位,但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定价权。作为我国优势战略资源的高科技产品关键原材料金属铟,由于行业盲目扩张、内部无序竞争,日、美等买方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金属铟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谷。因此,从营销模式创新的角度争取铟市场话语主导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订能源战略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获得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二是尽快推出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三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5日】国际基本金属市场“中国因素”的题材并不新鲜,不过这次铜期货的题材看来是中国买家主动送上门的:一位据信为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官方大宗商品储备机构)工作的刘姓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下了规模达10到20万吨的铜期货空头(赌未来价格下跌)后不见踪影,而国储则否认与该人有任何联系。昨日,LME铜期货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相似文献   

16.
郭羽 《沪港经济》2009,(5):46-47
中国近2万亿美元外当局储备的投资走向,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引发的关注,绝不亚于一个大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从近期动向来看,中国的海外投资,明显加大了对要素资源的战略储备。这一着,至少比把棋子大多布局在海外证券基金上,要高明得多。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7,(5):31-31,34
宁波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包括建立国家级能源的战略储备、中转枢纽、加工供应和新能源开发基地等四大板块。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1.原油战略储备加大镇海石油战略储备,争  相似文献   

18.
《西部论丛》2007,(7):34-36
南堡油田发现的战略意义 中石油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对外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能源资源瓶颈、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进程拉开序幕的背景下,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官方媒体披露,中国总理温家宝坦率地表示,这一油田的发现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五一”期间,他专门到了该油田慰问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对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向社会进行招标,包括三家舟山民营企业在内的8家单位入围,这成为当时石油业内的大新闻——国家石油储备终于向民企开放了。  相似文献   

20.
张茂林 《港口经济》2009,(11):59-61
中国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已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目前,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预计年内开工建设。由中石化集团承建的天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首期建设库容32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同时,中石化集团将配套自建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200万立方米成品油商业储备库和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