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的出现,IP网络多业务承载已成为发展方向,因此IP网络必须为其承载的每一类业务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分析IP承载网多业务的特点,提出了一套IP承载网QoS解决方案。该方案将DiffServ、RSVP-TE、MPLS VPN三者按需组合,对IP承载网上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张志国 《科技转让集锦》2011,(19):210-211,214
下一代网络(NGN)预示着通信业务融合的大潮,也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正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需求)驱动的方向迈进。传统电信网络面临Internet的冲击已经不堪重负,NGN正匆匆向我们走来。NGN具有广泛的内涵,其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新业务和应用的研究、网络传送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架构的研究、IP网络技术的研究、网络融合技术的研究、互通和互操作的研究、新型的控制、管理和运维机制、各网络单元的研究、新网络协议的研究、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的研究、测试技术的研究等。本文侧重于目前大家最为关切的技术与业务方面,即NGN的业务应用模型、构架和特点,进而分析NGN项目在煤炭行业中部署的细节问题及关键技术,包括与TDM业务IP化紧密联系的软交换技术和信令协议等。  相似文献   

3.
浅谈下一带网络NGN核心技术——软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下一代网络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有效承载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NGN建立在业务与下层传送功能分离的基础上,业务独立于网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信网在提供新业务方面的弱点,迎合了面向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3G和LTE牌照的相继发放,无线接入网业务流量迅速增长,现有使用基于SDH技术的MSTP承载网已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为配合LTE网络建设,采用了IP RAN/PTN等新型的分组传送技术建设无线接入承载网络.本文从IPRAN的技术特征的角度出发,以IP RAN技术在承载网发展中所处优势,分析了IP RAN技术作为未来宽带业务承载网络技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出IPRAN技术是无线及数据宽带业务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冯涛 《品牌》2010,(11)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逐渐演进到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它承裁原有PSTN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转移到IP网络上以减轻PSTN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体系结构、分解实现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等几方面对下一代网络进行了探讨,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QoS的概念是伴随IP技术和IP网而产生的,随着业务融合和承载网IP化趋势,现有IP网络将由以前单一的数据网变成承载多业务的综合数字网,IP网的QoS问题已经成为IP技术的瓶颈,是网络走向融合的最大困难之一。因此IPQoS一直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从研究成果看,目前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NGN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在网络组网中必然涉及到和现网中各类智能业务网络的互通,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和功能.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业务网络的各类网元,详细说明和NGN网络与之对接的信令及话路的枝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IP承载网是各大通信运营商以IP技术构建的专网,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软交换承载网,支持语音、数据、企业互联等业务。IP承载网一般采用双平面、双星双归属的高可靠性设计,精心设计各种情况下的流量切换模型,采用MPLSVPN、FRR等技术,快速检测网络断点,缩短故障设备和链路倒换时间。本文着重指出MPLSVPN技术在IP承载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据流量在网络中激增,IP业务逐渐成为电信网络的主导业务,由于IP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别是IP业务的多样性、精细颗粒和大颗粒等特性对作为电信业务基础承载网络的光传送网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总结出在新业务驱动下光网络的近期演进方向为向统一传送网演进,对于光网络向统一传送网演进过程中重要的OTN(Optic...  相似文献   

10.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国内通常把NGN与软交换等同起来,但NGN真正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相似文献   

11.
NGN-基于IP的网络融合 近年来ITU-T开展了对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的研究,欧共体的IST(信息社会技术)计划中也开展了下一代网络倡议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于2004年4月26日一2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高峰会将以"共同打造中国下一代网络未来"为主题,围绕NGN发展现状、技术趋势、业务应用和市场前景等几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中国和国际未来NGN各层面技术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传统网络向高性能可盈利NGN的演进方式及下一代新业务的开发和运营模式等倍受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集中式移动交换中心(MSC)容量小、安全性低、不易扩展的不足,基于IP技术和软交换技术,提出了一种分布式MSC架构.在此架构下对A接口协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IP的实现方案:兼顾TCP的可靠性和UDP的简洁性定义了承载A接口中的信令和业务的一个增强性UDP协议(EUDP).此外,也描述了分布式MSC负荷分担的选择原则:轮选、处理最近和资源最近;最后以8 kbit/s语音业务为例,对基于IP传输语音业务的带宽需求进行了简单分析.实践表明,该方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也改善了网络容量扩展和新业务提供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和3G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海量增长的数据推动电信业务和网络正在逐步演进为面向分组的业务和网络,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逐渐转向以分组交换为主。在从传统网络向未来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时钟同步仍然是其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分组传送网(PTN)是具备传送功能的分组化网络,主要用于解决无线接入网(RAN)的IP化承载,因此研究其时间同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PTN的同步需求和同步以太网技术、TOP技术、IEEEI588V2等三种同步技术,描述了PTN传送时间同步的要求和方式,对比了PTN纽网模式下三种同步技术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CM-IMS是一种叠加在现有网络上的基于IP承载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网络结构,是应对全业务运营竞争的重要技术。面向企业的语音业务可以迁移至CM-IMS承载,首要解决业务接入控制问题。介绍了CM-IMS网络体系及SIP协议的基本理论,对传统企业语音专线的业务接入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基于CM-IMS组网的业务接入控制需求,重点针对CM-IMS提供的多种鉴权机制进行分析,以及对数据分组网承载IMS业务的效果分析,提出3个适合企业语音业务接入的控制策略,通过应用实例证明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陈方 《中国商办工业》2014,(15):161-163
CM-IMS是一种叠加在现有网络上的基于IP承载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网络结构,是应对全业务运营竞争的重要技术。面向企业的语音业务可以迁移至CM-IMS承载,首要解决业务接入控制问题。介绍了CM-IMS网络体系及SIP协议的基本理论,对传统企业语音专线的业务接入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基于CM-IMS组网的业务接入控制需求,重点针对CM-IMS提供的多种鉴权机制进行分析,以及对数据分组网承载IMS业务的效果分析,提出3个适合企业语音业务接入的控制策略,通过应用实侧证明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域传送网与IP城域网作为城域范围内同时存在的两张网络,长期以来一直独立建设,各自发展。但近两年,随着运营商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使得全业务运营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移动基站回传、企业专线、家庭宽带等业务的承载需求,仅仅依靠某一张网络解决端到端的连接已经独力难支,城域传送网与IP城域网的融合组网势在必行,尤其是新一代传送技术PTN的出现成为这一融合的助推力,两者基于IP架构的平台使得城域传送网与IP城域网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晋煤集团NGN软交换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公司信息化系统,需要多样的语音、数据接入方式,传统的电缆传输不稳定,而且速度慢,容易受到干扰。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最终实现的是光纤到办公室、光纤到户,通过先进的EPON技术,在一条线路上承载语音、数据、电视业务。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了带宽,简化了网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时比了两种以SDH传输网络承载IP业务的实现技术.文中对SDH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介绍了P0S和EOS两种技术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从接入方式、实现技术及带宽利用率等方面对两种技术在SDH传输网上的运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通信运营商SDH网络已建成有10年了,对语音业务承载能提供很好得保障,随着近几年数据、IPTV、3G业务得兴起,运营商对搭建承载网第二平面显得越来越迫切了.本文分析T承载网第二平面的承载技术PTN,L2交换机,Router技术的特点,指出PTN组网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