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佛洛依德意识流分析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分析研究了意识流对王蒙写意识流小说的影响:第一,他非常中肯在意识流小说中用心理时间来架构作品,对繁芜复杂的人的内心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第二,他打破传统心理小说中那种有序、前后有必然联系的联想方式,而是用一种无序的、非正常的但又符合人们心理活动实际的联想方式来表达人物...  相似文献   

2.
论《海浪》中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海浪>运用象征手法,引子与正文之间互相映照,阐述了永恒与短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视角转换、嗓音处理、诗歌化倾向是伍尔夫小说叙述形式的主要特征,对它们的灵活和巧妙运用增强了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现代意识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蒙1987年发表的意识流小说《来劲》进行了具体的评析,认为《来劲》虽然晦涩难懂,但确属王蒙有意识的意识流小说的力作,充分展示了作者独运的艺术匠心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他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这篇小说也是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展开了20世纪初爱尔兰社会的万花筒一般的时代画面,因此被称为爱尔兰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史诗和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既不是小说流派,也不是理论流派,而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法或叙述方式。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有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三位大师。常用的表现手法与传统小说、常规心理描写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牟方华 《重庆与世界》2013,(6):66-69,88
在意识流小说中,时间流无疑是小说表达的主题之一。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问题在本质上指的是时间流"过去—现在—未来"的存在状态,其文本表现则是"倒叙-顺序-预叙"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以瓦格纳的重要音乐理论主导动机为基点,并结合乔伊斯的个人经历,阐述瓦格纳对他的影响及此理论在乔伊斯第一部意识流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乔伊斯的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装》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刻划了女主人公梅布尔矛盾的双重性格特征:既爱慕虚荣又渴望诚实,既自卑绝望又充满希望,既羡慕嫉妒又厌恶憎恨,既懦弱多变又勇敢坚强,既追求个性又迷失自我。从她矛盾的双重性格特征中可以看出人的本性及弱点。  相似文献   

10.
陈茂林 《魅力中国》2011,(14):343-343
20世纪初,意识流传入中国文坛,其在受西方影响的同时结合中国本土文学“异化”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并且后期由于封建思想、落后经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1.
许鹏 《魅力中国》2014,(19):127-127
本文从小说体裁的角度,着重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体裁的特点、主观现实主义和人物中心论、间接内心独白以夏时空蒙太奇运用等方面分析《达罗威夫人》。  相似文献   

12.
简·里斯是英国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后现代主义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笔下的人物与作者本身紧紧相连,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里斯自己的人生缩影.其代表作一经发行便备受关注.通过对《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生动刻画,可以看出简·里斯对《简爱》中阁楼里的疯女人的无比同情.本文试图运用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来分析安托瓦内特神经症的表现,以此来挖掘造成安托瓦内特神经症性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党磊磊 《魅力中国》2010,(3):278-278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没有开端,没有情节发展,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整篇小说是由对墙上的斑点引发的六次猜想连成的。在这六次猜想中作者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来把读者带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刘丹 《魅力中国》2013,(31):122-122
从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作者意识流的艺术写作手法。小说中多重视角的转换,时间、空间的叙述跳跃以及意识的语言流动。展示了小说环境与人物的恐怖、神秘效果,使读者重建时空顺序,便于读者进行多重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浅析乔伊斯《一片浮云》的创作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柏林人》是意识流创作大师乔伊斯在其创作初期用写实主义手法写就的一部旨在反映20世纪初都柏林精神瘫痪的短篇小说集。文章拟以《一片浮云》为例,从对比、顿悟和象征等几方面对乔伊斯的早期创作艺术风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应用已遍布我们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各个角落.网络给予大众无穷的信息与宽阔的视野,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益处”、 “机遇”.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异化,各色意识流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网络空间最为根本的传递受众知识与娱乐的功能正遭到人为的恶意滥用.如何有效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洁净,提升网络的利用效率,发挥其服务大众的作用成为当前科技人员和社会学者所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问题.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于加强网络监管,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最为根本的途径则在于构建网络伦理,强化受众的伦理意识,促进其道德水平与道德觉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石苗 《魅力中国》2010,(7X):16-16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而闻名于世。《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小说中一系列看似平常而意蕴丰富的各类象征因素,使整篇小说生动且贴近生活,使读者感受到乔依斯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即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20.
郑稳稳 《理论观察》2007,(2):138-139
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由有限领域变为全方位的开放。这种开放必然带来内外意识流的互动,对中国传媒业将是一场重大挑战。中国传媒要转换观念,从守城一方走到攻城一方来,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西方媒介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形态,取长补短,从整合资源、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打造优质的内容、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实施改革,打造强势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