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外快递     
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美国2019年9月单月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70年来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数据显示,美国2019年9月石油出口同比上涨18%,日均约876万桶;石油进口同比下降12%,日均867万桶左右,顺差近9万桶。这是美国自1949年开始汇总石油进出口数字以来,首次实现单月石油贸易顺差,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2.
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跌至598万桶/天,为1992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另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为612万桶/天,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亚太地区主要石油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其中汽油、煤油、柴油呈净出口状态,主要进口油品为石脑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亚太地区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石脑油需求的增长.2006年亚太地区的石脑油进口量约为90万桶/日,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石脑油进口量将分别接近120万桶/日和超过140万桶/日.2006年亚太地区燃料油的进口量约为65万桶/日,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达到85万桶/日和120万桶/日.2015年前,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年增长量将基本维持在75万桶/日左右.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炼油能力的不断扩大,2015年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供需将基本平衡,其中,汽煤柴油的供应仍将大于需求,部分需要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燃料油等产品需要从中东等地区进口.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的扩大将使该地区的石油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从而使亚太地区的炼油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现状与政策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自7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建成了五个地下岩洞式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形成了三个集储备、中转、输送为一体,毗邻炼油基地、依托大中城市的储运体系,储备能力为7.5亿桶原油,1995年底实际储备量5.92亿桶,相当于美国67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本文介绍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体制,预算与费用支出,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原则和具体办法,提高战略石油储备设施利用率的措施,储备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美国预算赤字对战略石油储备的影响,以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政策动向。  相似文献   

5.
多元博弈中的非洲石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洲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了1120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约10%,估计2006年的日产量将达到1100万桶,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已经占到其进口量的16%,西非的尼日利亚就占了其中的一半。我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已经达到了35.30Mt,占进口总量的30%。我国的石油公司从1995年起参与了非洲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应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以取得更多的石油。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消费量为2007.1万桶/日(相当于9.143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2004年消费量为2051.7万桶/目(相当于9.376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4.9%。自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石油产品成为我国单一商品第一进口用汇大户。  相似文献   

7.
到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也只有5.03亿桶的水平;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总容量高达9亿桶,美国则超过20亿桶  相似文献   

8.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我国戎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0%,2003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专家分析,到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2010年将达到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7%和45%。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80%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  相似文献   

9.
影响全球石油贸易的七大运输"咽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全球每天有超过3500万桶(约500万吨)的石油通过狭窄的海上运输通道和输油管线运往世界各地.这些海上运输通道和管线可谓国际石油贸易的"咽喉",因为它们随时有可能因突发事件而遭受封锁或被迫关闭.  相似文献   

10.
自北美掀起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激增,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下滑,全球石油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截至2014年2月,页岩油在美国原油总产量中比重已超过50%,美国国内原油总产量也超过800万桶/天.特别是蒙特利页岩油区,一直以来被产业游说者们大肆宣扬,被称作美国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的“力挽狂澜者”.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5年,国际油价在2004年强劲攀升的基础上,继续屡屡创出历史新高.3月18日美国WTI期货合约报收于56.72美元/桶,创下该交易所1983年3月推出原油合约以来的历史最高点;5月27日,首次突破60美元/桶心理大关;8月29日,当"卡特里娜"飓风直扑美国核心石油生产基地--墨西哥湾之际,WTI期货合约跃升到创纪录的70.80美元/桶.全年,美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达到56.44美元/桶和54.38美元/桶,比上年增长15~16美元/桶左右,大大超过上年10美元/桶左右的平均涨幅.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世界经济将步入新一轮的最佳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将略快于1996年,达到3.9%~4.1%。世界石油需求将比1996年的7170万桶/日增长190万桶/日(2.6%),达到7360万桶/日。亚洲地区的石油需求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以上。随着日本、韩国、菲律宾及印度等国家放松对国内石油价格的管制,1997年亚洲地区石油贸易将更加活跃。美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原油净进口量将比1996年增长4.7%,达到766万桶/日。1997年世界石油供应将十分充足。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将增长160~180万桶/日,其中近一半的新增产量将来自北海。欧佩克除增加伊拉克60~70万桶/日的出口量外,石油供应相对稳定。鉴于1996年库存情况对油价的影响,石油公司会愿意适当增加库存,而1997年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预计也会发生有利于增加库存的变化。估计1997年世界石油价格仍将保持18~22美元/桶的较高价位,从各季度看,可能呈现1~2季度较高而3~4季度较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总量为1510万桶/日,其中本地区自产原油占44%,中东原油占51%,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原油占5%。2000年亚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增加到1130万桶/日,其中39%由本地区自产,采自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分别占55%和6%。中东原油在亚太地区原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上升到2005年的64%和2010年的69%。未来15年以布伦特油为基准的油价对亚太地区三种原油价格公式的影响将明显加大。1998年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260万桶/日,2000年将达到290万桶/日。2000~2005年,亚太地区的粗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可能缺口较大,而汽油将保持供求平衡,并可能有少量的剩余。汽油、石脑油的价差将变小,粗柴油的价格将超过汽油的价格,低硫燃料油和高硫燃料油的价差可能加大。在未来的10~15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将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中东石油产量增长的绝大部分将出口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还将从西非、北海和拉丁美洲进口更多的低硫原油。  相似文献   

14.
行业动态     
EIA公布去年全球前五产油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前公布报告,2011年全球石油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980万桶/天)、沙特(950万桶/天)、美国(570万桶/天)、中国(410万桶/天)、伊朗(410万桶/天)。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世界石油供需展望--国际能源机构2000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1997-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为1.9%,到2020年世界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0.96亿桶/日,2020年将增加到1.15亿桶/日。石油消费的增长将主要来自运输部门。中国和印度将占非OECD(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后,非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OECD国家。兼并收购浪潮可能会在短期内抑制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但是从长远看能够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推动中期和长期的石油生产。预计全球石油产量将足以满足预测期内的石油需求,不会出现全球性的供应困难。全球石油供应量将从1997年0.75万桶/日增至2010年的0.96亿桶/日和2020年的1.15亿桶/日。为了将石油资源转变成石油产量,需要巨大的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欧佩克中东国家,投资比资源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表示,如果欧佩克产量保持稳定,维持在目前3000万桶/日的水平,那么2012年全球原油供需将保持平衡。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00万~110万桶/日,增至9010万桶/日;石油总产量预计增加50万~60万桶/日,增至9000万桶/日。预计2012年WTI原油平均价格为100美元/桶,在上下10美元/桶区间波动。  相似文献   

17.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称。随着飓风及温和冬季对需求的短暂影响消退,预计2006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年增2.2%至179万桶。预计石油需求的增加将在2006年下半年发生,届时美国需求可能大幅增加。预计美国2006年上半年石油平均日需求量为22万桶,下半年扩大至50万桶。中国石油需求在经历了数月的疲弱后于三季度恢复,9月需求年比增长8%,10月需求初值将攀升5.2%。尽管该增速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但显然强于2005年年初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尹杰 《国际石油经济》2014,22(9):105-106
回顾1.原油8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震荡下行.全球范围内需求疲软导致供应过剩,超过地缘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伊拉克和乌克兰局势并未影响石油供应,利比亚原油产量进一步恢复,而全球汽油消费旺季不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使得石油需求增速回落.8月份,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分别为96.38美元/桶、101.61美元/桶和101.73美元/桶,较7月份分别下降6.44美元/桶、5.03美元/桶和4.42美元/桶.  相似文献   

19.
据《世界石油》2005年2月号报道,由于全球经济全面转暖,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着油价走高,加上低利率掩盖了高油价的负面影响,转而促使供需不断增长、油价持续升温。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了260万桶/日,增幅为3.3%,成为1976年以来石油需求增加最快的一年(1976年世界石油需求曾达到330万桶/日)。石油生产方面,2004年全球原油产量达7172.1万桶/日,增加了233.5万桶/日,  相似文献   

20.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