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潇 《现代商业》2013,(17):50-52
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的巨大问题,掏空行为在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得我国法律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手段比较传统,也较容易被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已经逐渐转变为通过二级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掏空。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股东掏空公司的原因、手段及危害,旨在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法律环境、金字塔结构与家族企业的“掏空”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秋  张奇峰 《财贸研究》2007,18(5):97-104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多数采用金字塔结构实现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为严重。以2002-2004年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家族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及金字塔结构与"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概率与其拥有的现金流量权显著负相关,与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正相关;同时,较高的法治水平能够有效地遏制控制性家族的"掏空"行为。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股东权利保护机制,同时完善家族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结构,对于推进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越演越烈,对上市公司的成长和中小投资者权益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陈述了我国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和方式,继而分析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庆 《商业会计》2012,(10):97-98
股票作为股东权利的载体,其价值依赖于投资者受保护的情况。本文对刑法修正案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加大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后,会计师事务所对资金占用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但资金占用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却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本文结合2004-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法探讨了存在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是否有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掏空"(Tunneling)是Johnson等(2000)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含义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法律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猖獗,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现状,并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从内部治理、法律原则、监管现状、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彭小平 《中国市场》2011,(24):52-56
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成为近年来公司治理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股东通过掏空侵占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掏空行为发生的历史和制度背景,总结了控制股东所采用的主要掏空手段或方式,指出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加强中小股东利益法律保护是限制控制股东掏空行为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姚益龙 《财贸研究》2011,22(1):110-118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违规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现象日益频繁。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问题。大股东凭借其控制地位,对上市公司与广大中小股东进行肆意的掠夺,掏空上市公司以攫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广大股民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阻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描述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现状及危害,然后剖析了掏空行为的原因所在,最后从公司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提出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评估增值率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掏空或支持行为的观测变量,实证检验了2001-2010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地方政府的掏空或支持行为,并考察了不同盈亏状况下所存在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交易和同属并购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盈利企业的控股股东将通过操纵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来实现其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试图通过选择评估方法来掩盖其行为,而亏损公司所属地方政府则可能通过干预同属公司间并购交易的资产评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杨金鑫 《商》2013,(17):87-87
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并购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股东通过公司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评估增值率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掏空或支持行为的观测变量,实证检验了2001-2010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地方政府的掏空或支持行为,并考察了不同盈亏状况下所存在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交易和同属并购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盈利企业的控股股东将通过操纵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来实现其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试图通过选择评估方法来掩盖其行为,而亏损公司所属地方政府则可能通过干预同属公司问并购交易的资产评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以会计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以市场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大股东占款程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8-2012年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制度冲突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正相关,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掏空可能性;家族股权集中度会抑制家族控制对企业掏空行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隐性风险降低;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家族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隐性风险的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较低,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则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于淏 《商》2012,(24):42-42
本文首先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现有的理论研究进行概述,再从理论上阐述上市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以及手段。最后提出了避免上市公司被"掏空"的应对措施,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58-159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还不完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控股股东利用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联交易作为一种意义特殊的并购方式,在并购市场上十分常见。但是,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把"双刃剑",大股东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标的公司实行掏空;也可能出于公司的利益,对标的公司实行支持。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新的投资主体,其在公司关联交易中的作用有待考量。本文选取国企并购样本,考察异质的机构投资者对国企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或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国有企业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远多于掏空行为;(2)更稳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国有企业关联并购中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于其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上市公司中南文化公告披露公司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等事项,揭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的冰山一角。以ST中南为例,分析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研究在掏空意图下控股股东如何利用股权质押降低掏空成本以及掏空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婷婷  吴霞 《商》2014,(2):51-51
关联交易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转移利益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直接的财富损失。由于我国的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外监管力度不够,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大肆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经济效率。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大股东以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掏空型关联交易的常用手段,最终得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舍得酒业为例,分析了其控股股东天洋控股集团及其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投资成立商业保险公司为已所用等较为隐蔽的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从中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匮乏,股权过度集中、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是导致上市公司被掏空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掏空行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