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3年1季度,全国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继续较快攀升.据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一季度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8.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7%.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3,(21):62-62
第三季度,全国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平稳上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对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三季度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1%;土地交易价格上涨8.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8%.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受非典疫情影响不明显,价格在一季度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扬.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二季度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9%.  相似文献   

4.
资讯点击     
《发展》2004,(12):80-80
大中城市房价仍在上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9%,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1%。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全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房地产市场稳步升温.当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比1999年增长约20%,房地产销售比1999年增加30%,而且增幅较大的是商品住宅的投资.在此环境下,2000年全国房屋销售、土地交易和房屋租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0.2%和2.4%.进入200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未减,出现了较为火爆的场面.一季度,房屋销售、土地交易和房屋租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9%、1.4%和5.7%,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排队等购和计算机摇号决定购买者等景况.房地产市场真能这样火吗?能够保持多久?各种媒体和业界专家说法不一,观点存异.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分析一下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对住房的购买需求情况,从而为较好地把握房地产业的脉搏,为高效地调控房地产市场、拉动消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市场综合景气指数,2003~2004年的综合景气指数均在2002年水平之上运行,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2004年全国房地产完成投资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8.1%,增速略低于2003年的30.63%,但处于高位。土地交易价格、房屋销售价格、房屋租赁价格分别较上年增长10.1%、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稳步升温,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200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仍呈火爆态势,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省房屋销售价格1-3月同比累计上涨9.1%,涨幅逐步扩大;土地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扬,同比上涨7.7%:房屋租赁及物业管理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和2-3%。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下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上半年.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特别是二季度,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理性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我省房屋价格、土地交易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3.5%、3.5%,涨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5.5、9.5个百分点,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呈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新住宅1175套,比上季度的870套增加了35%。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季度新住宅销售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降低了房屋价格,从而刺激了买气。新加坡城市重新规划局估计,第一季度该国私人房地产的价格下跌了3.7%左右,去年第四季度新加坡私人房地产的价格下跌了2.8%。市场人士预测,今年第二季度私人住宅价格还会再跌3%~5%,导致上半年房价跌幅达6%~8%。  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房地产投资销售额约为10亿新加坡元(约合5.9亿美元),比上一季稍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跌了近6…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继续供需两旺,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759/6。2004年在经济继续较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预计房屋需求继续旺盛;国家进一步采取调控措施,将会减缓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但总体上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房地产价格涨幅将略高于上年水平。2004年建议综合采用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政策,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严防投机性房屋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上半年,浙江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涨2.1%,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7.4%,浙江房地产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居全国产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我省宁波、杭州房价涨幅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位,比全国同期涨幅分别高出4.68倍和1.46倍。省内各市相比,丽水上半年的涨幅最大,达到20.3%,另有温州、台州、宁波、嘉兴等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受政策鼓励和银行贷款支持,居民买房的愿望不断加强,而人民收入水平的捉高也使购房的有效需求不断增加。满足基本住宅需求之后,一部分收入较高的居民看好购建第二套住房。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购房能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9,(11)
2009年3、4月,随着楼市"小阳春"的出现,全国商品房投资和建设的规模也开始稳步增长,但增速明显滞后于销售复苏速度.2009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15%,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还下降6%.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投资、供给和需求增幅均有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全年将接近2002年的增长水平(21.9%)。房屋投机性需求得到初步遏制,住房的合理性消费需求仍然较旺。房屋供给增幅回落幅度大于房屋销售的回落幅度,房屋空置率下降,预计2004年房屋价格继续稳步上涨。下一步宏观政策的重点,应在调控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稳定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引起许多人对促进房屋价格上涨的因素进行研究,如土地成本上升、商品房供求关系不平衡、民间资本、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不合理的超支柱地位等都是推高房价上涨的因素,但很少有人研究城市重新定位对房价的影响。为探讨城市重新定位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2000年—2009年全国及北京市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北京市总人口数、北京市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北京市私营及个体注册资本和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城市重新定位对房价上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价格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历了2007年二、三季度的房价大涨,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缓,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回落,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打折销售,市场观望气氛弥漫。2008年3月,央行对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的调查,均呈全线下跌的态势。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我国长期供不应求的住房供需状况是否就此将出现逆转呢?回答将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3,(22):57-5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0月28日公布的全国90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显示:非典疫情过后,3季度全国90个城市劳动力市场景气回升,供求总量出现大幅增长.与2季度相比,3季度全国需求人数和求职人分别增加了88.9万人和94.9万人,上升幅度分别为50.1%和47.4%,3季度劳动力市场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较低的房产价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自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如火如荼,房屋销售价格已连续6个季度上涨。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042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9%,呈现了强劲的回升势头。为了解海南省上半年房地产价格、销售情况以及受"非典"的影响程度,省城乡调查队于6月25日—7月2日对海口、三亚50家销量较大  相似文献   

19.
赵灵  关蕾 《特区经济》2005,(10):303-304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周期形成,尽管政府相应的出台若干政策,仍然没有抑制房价上涨的步伐。有调查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沈阳、南京、重庆3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位居前三位,分别高达19.2%、17.7%、15.6%。全国房屋销售、土地交  相似文献   

20.
对"房地产热"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丽娜  唐亚文 《发展》2006,(5):54-55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各地房地产市场无不呈现价涨量增的“繁荣”景象。笔者通过对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的分析发现,各地房屋销售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均呈现出日趋上涨的趋势。而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这种非正常的发展趋向明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房地产热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房地产市场总量失衡的不良影响(一)不利于城乡二元经济的融合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劳动力存在歧视价格,因此,向高价格市场流动也就成为乡村劳动力的理性选择要求,但高涨的房价,必然把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