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自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通过眼睛,11%借助听觉,3.5%依赖触摸,其余的源于味觉和嗅觉。为了便于消费者认知、传诵和记忆,品牌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简洁醒目,易读易记。适应这个要求,不宜把过长的和难以读诵的字符串作为品牌名称(冗长、复杂,令消费者难以理解的品牌名称不容易记忆),也不宜将呆板、缺乏特色感的符号、颜色、图案用作品标。“M”,这个很普遍的字母,对其施以不同的的艺术加工,就形成表示不同商品的标记或标志:鲜艳的金黄色拱门“M”是麦当劳(McDonald’s)的标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最缺乏的不是市场,而是品牌。这是中国企业的软肋。”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徐浩然说,这是我国企业一向不太重视品牌,现在开始重视却又不知道怎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品牌有不同的层次,在品牌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影响品牌价值的实现,渠道中的经销商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取得他们的认同,品牌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如果取得他们的认同,即便品牌缺乏消费者的认同,品牌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认同可以理解为“客户品牌”。  相似文献   

4.
品牌的树立大多是在销量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上被消费者“评选”出来的、这掩盖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情感。对于那些渴望成为“品牌”的企业品牌,除了畅销之外,更多地还是依赖于情感的诉求,也就是我”7现在所说的价值观统一。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就是以服务为主导成就了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第一品牌。这种不喝用户的水,类似红军革命中的...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4,(5):62-63
“鞋子穿得舒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没有自主品牌,无论是多少股份,即便是别人把品牌卖给你,你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相似文献   

6.
2001年,日照港第一装卸公司确立了“管理塑品牌,品牌促发展”的品牌战略思路,把“品牌就是优势,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融入到管理之中,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提升管理的层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企业资信,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成 《企业研究》2005,(2):48-49
品牌国际化是营销中的专门用语,有它的特定含义,不是哪一个企业想说自己的品牌国际化了,就是品牌国际化了。误解常常有几种:认为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性的品质要求,比如与跨国企业的品牌产品相当,或是大量的OEM,也就是用别人的品牌加工出口产品,就品牌国际化。再认为取一个“很靓”的洋品牌名字,完成了所谓的品牌识别系统的国际化设计,看起来像是一个国外的品牌,就与国际接轨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企业家及经营者,在品牌危机上都把视觉点仍然放在产品危机、行业危机、营销危机、竞争危机、公关危机等方面,其实,品牌的危机当中,信用危机才是品牌最大的危机。 中国即将加入 WTO,我们即将迈向国际市场,信用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当前国内许多品牌缺乏信用度,视合同为“儿戏”,不讲信用的现象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中国品牌步入世界舞台。信用不足,我们便无法与世界经济接轨;信用不足,阻碍了我国正常的资金流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相似文献   

9.
我为什么要呼唤以个人名字命名呢?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责任”的问题。 很简单,如果我是路易威登家族的传人,路易威登品牌的好坏和我是息息相关的,品牌就是我的姓氏,我理所当然要为我的尊严和荣誉而战。品牌越久,家族的荣耀感和责任感就越强。如果品牌做不好,毁坏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提起海尔、春兰、健力宝、茅台等知名品牌,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企业树立的名牌可以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延伸和壮大名牌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取胜之道的最坚实资本。品牌扩展策略也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新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  相似文献   

11.
打造品牌的十级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 《企业天地》2003,(2):42-42
实施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系统地改善整体运作,促进品牌的段位升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融入国际化竞争的必然要求。品牌进入段———品质度所谓品质度,是指品牌结构中核心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包括服务质量)是品牌建立的根本基础,基础不牢,任何知名度、美誉度都有可能是建造在沙滩上的一座海市蜃楼。同样的产品,其品质度是不一样的,品牌的基础就不一样。品牌一段———美丽度所谓美丽度,就是一个品牌的形象塑造后所处的美丽程度。美丽的东西通常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形象将会打动人们的心。无论是硬包装还是软…  相似文献   

12.
张冰 《企业天地》2003,(4):39-40
我国企业纷纷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创牌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品牌观,以致“长不大,活不久”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看来,国人创牌观念还有待彻底反思。好品牌至高无上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理念,有伟大的理念,才能成就伟大的品牌。“产业报国”的爱国理念,成就了松下王国;“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软件”,使得微软天下无敌;“努力为公众提供意想不到的产品与服务”的理念,使索尼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之中并不少见。分析这些品牌的成功所在,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绝不满足于眼前的短暂利益…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品牌断想     
叶茂中 《企业研究》2000,(12):19-22
在很多企业营销主管的营销计划中,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这些营销主管们大都有一个“共识”: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它要素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的崩溃。 例如三株的陨落,就是片面追求销量忽视品牌其它要素建设的结果。当年的三株,广告何其凶猛,销售何其大,但是,庞大的销售量并没有支撑起不倒的品牌大厦,仅仅因一场官司,外强中干的三株便轰…  相似文献   

15.
创品牌亟待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企业天地》2002,(2):39-40
让中国品牌尽快成熟,走出品牌幼稚,已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广告不应丢掉美誉度和亲和力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有好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就必须把产品宣传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品牌美誉度和亲和力就会越高。现实中,我们经常从荧屏里看到有些广告重复播映,先不说这些广告是否好,这一行为引得消费者厌烦。企业只知道一味去追求知名度,加大广告投放量,不讲究媒介投放策略,广告在频频曝光中,不但效果没达到,美誉度和亲和力也随之失去。“没有好感,也闹个脸熟。”这一广告的错误运作,对于品牌的美誉度和亲和力丢…  相似文献   

16.
品牌个性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品牌个性的塑造 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就像一个人,它有外形、有思想、有个性、有寿命,甚至也有致命的隐私,然而个性却是它区别于其它品牌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品牌个性,其实质就是消费者真实个性在某种商品上的一种再现.品牌个性的塑造就是企业通过对动态市场的准确认知和把握,把目标市场的共同特征提炼出来,并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17.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市场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经营,就是把品牌作为商品、无形资产和资源来经营。品牌经营要做好八件事:一、创品牌确立牌子的关键是商标。商标要有文化内涵,如“红豆”衬衫,由于借用了古诗“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的寓意,从而使商标包含了情感。商标也要有涵盖能力,不能限制发展。比如“活力28”洗衣粉,商标的涵盖能力就受限。他们想发展新的领域,但是如果用“活力28”作为矿泉水的商标,消费者就不敢喝了。后来,他们取名叫“活力”矿泉水,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豪门”这个牌子就比较好,它的涵…  相似文献   

18.
郝岩 《活力》2013,(15):97-97
若要买手机,“三星”、“苹果”通常会进入你筛选的视野;若要选相机,“松下”、“索尼”恐怕你也会优先考虑;而提到男装.“雅戈尔”、“老人头”往往会马上蹦出来:至于女装,“哥弟”、“玖姿”也通常会入围选购的圈子……这就是品牌的魅力!而办好媒体,同样少不了品牌意识,当然,更少不了品牌栏目。一、品牌媒体,少不了品牌栏目 1.品牌栏目.需要鲜明的特征 如同一提起苹果手机,眼前即会呈现出一个棱角分明的传统造型那样,作为品牌栏目,也少不了其鲜明的特征。这特征.可以是句口号。像央视早七点档的第一时间栏目,用了“早七点知冷暖”这样贴心的口号;再如《南方周末》头版标注的“在这里读懂中国”。这特征,也可以是个造型.比如央视“非常6+1”栏目中.原主持人李咏那个经典的手势;再如各媒体主打栏目的刊头。有的是栏目主笔的画像,有的则是体现栏目寓意的图形等等,都极具个性化,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清楚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卖的人知道产品质量如何,而买的人不知道。在信息普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是无法直接判断产品质量的,此时消费者可信赖的只有品牌。  相似文献   

20.
知名品牌不等于成功的品牌。这正应了一句俗话:知易而行难。在成功品牌的背后,必然还存在其他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