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话题尤为热门,从坊间百姓对医疗卫生保障的失望与无奈,到2005年卫生部坦诚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失败,再到国务院委托5个机构分别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方案,等等.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与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大基本思潮,在当代有着广泛的影响。秩序论和动力论,以及私有化,非调控化和市场化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全面的评析,指出了秩序论,动力论和私有化观点的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选择的市场化和所有制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这一改革路径所体现的两大特点是符合实际的,是具有高绩效的。  相似文献   

3.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外,还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其中,伦敦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最为典型,也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历经了约20年的历程,畸形的市场结构和银行经营模式却仍然制肘着金融的深化和稳定,尤其当前,我们即将向世界敞开金融大门,这些体制陈旧、竞争力低下的金融企业和结构混乱的金融市场是决难加避的软肋。金融改革的历次实践充分说明仅仅依靠体制内力量是很难带来根本性突破的,要从体制外引入制度创新,由外而内地进一步推动变革。民营银行,毫无疑问是这种“第三种力量”的中坚。回顾整个改革的历程,“体制外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的飞速发展,填补了体制内企业在提供商品服务、安排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留下的空,直接带来了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完全可以借鉴其经验,从体制外入手,在内部“金融存量”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在外部的“金融增量”上狠下功夫,组建股份制民营银行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外”银行。并以此为突破口,打破体制内银行的市场垄断,实现从计划金融到市场金融的根本改变,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将反垄断法的实施方式局限于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在反垄断视域下,行业协会主要被作为反垄断规制对象进行研判,至多也就是作为私人实施的附属力量。这种状况,无论是对作为第三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协会自身发展,还是对反垄断法的实施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行业协会作为反垄断的第三种途径,有其必要性与正当性,其可在作为"法庭之友"、反垄断诉讼、竞争信息收集与整理、垄断争议防范和处理等方面发挥独特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有文献大多基于产业基础观(IO)、资源基础观(RBV)、制度基础观(IBV)三种理论视角分析中国企业成长战略,究竟哪种视角对中国企业成长战略更具解释力呢?以2003-2012年26篇文献共43次假设检验为样本,采用平行分析法(Parallel Analysis)比较三种理论视角对中国企业成长战略的解释力,结果表明:RBV整体解释力最强,其次为IBV,IO解释力最低;对于不同的企业成长指针,三种理论视角获得的实证支持程度不同。其中,RBV在解释企业生产效率方面实证支持率较高,而IBV与IO则分别在解释盈利水平与融资便利性方面具有更高实证支持率。由此说明,三种理论视角之间是互补的,其整合将提高企业成长理论的解释力与实用性。以RBV为基础,合理引入IBV与IO的重要观点是发展企业成长理论整合视角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8.
“中西文化”既冲突又融合,这仍将是未来新世纪中国社会变奏的基调.这一切又都需要通过一个非常漫长而自然、历史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三种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文化因素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文化因素还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决定着经济素质,从而经济学家及经济理论特别关注文化因素的作用。不过,本文认为目前经济学理论界尚未建立较全面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试图解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因亡国危机降临而激起的中国近代经济自由主义,在对系统性社会危机的响应和与国家干预主义及社会激进主义的论争中,分别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中期和晚期,经历了三次潮涨潮落。显示了20世纪中国经济自由主义的演化历程,即从多种理论倾向逐渐收敛到发展中心主义的经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站在同一历史河道里,各种文化,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都是相互交流和映照,而不是相互吞食和消灭,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受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有用理念驱动,国外组织与管理研究者愈加注重探究建构管理理论这一议题。由此形成的丰硕成果观点各异,甚至彼此矛盾,而现有按照西方哲学术语对其分类不易理解。据此,以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为主线索,将国外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成果归集为3个脉络,分析其在研究逻辑、理论建构策略和理论贡献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比较各自适用条件和彼此借鉴行为,并揭示溯因推理在管理研究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949年至今,中国从国家制度建设方面历经过两次巨大的社会制度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通过要素体系聚合与创新阶段,实现了公私合营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时间,是要素体系开发与整合阶段,这段发展历程丰富了国民生活,盘活了资源要素,初步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面临很多问题.人口总量、素质与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资源紧缺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按现有模式发展;生态基础薄弱,生态破坏日益加重;城市环境、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争夺资源和空间的地方或区域矛盾愈发突出.总之,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违背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中国自身的生存空间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第三种力量     
王建芹 《新经济》2003,(12):105-105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22,(2)
在中国,如果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试图通过传统金融体系去维系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发展40多年来做了大量探索,有些探索是教科书里所没有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改革,也是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因为它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大陆法系为基本架构,同时融合普通法系的某些元素的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广泛吸收了现代资本市场的精髓,比如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天使投资发展概况 1、主要特点 一方面,起步很早但是投资规模小,另一方面,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巨大. 2、市场竞争格局 1996年,罗伯特和尼葛洛庞帝就作为天使投资者对搜狐投资20万美元,随后许多网络和高新科技创业企业也先后得到国外天使投资者的惠顾.目前中国天使投资市场主要的竞争主体有:职业投资者;外资公司的代表或者高级管理者;外国人、海外华侨和海归人士;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另外以政府出面的各种创业基金也是创业企业天使投资的主力.最近还出现了一些天使投资俱乐部、天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要建构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体系对一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美国的民营征信系统完全市场化运作,德国的公共征信系统主要由政府主导,日本社会征信系统则是由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社会信用管理模式。这三种信用体系各有优劣,对中国建构社会信用系统可以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必由之路,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鸦片战争以后,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找到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七大时就提出了把中国…  相似文献   

19.
和合学的宗旨,不仅是逻辑的建构在本身或理论的演绎结论,而且还关注价值的本体根据,并且使“体”的和合学转化为“用”的和合学,使它进入生存世界的各个层面。和合学是现代文化方式的选择。它在化解当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身与心的激烈冲突中,具有无限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向显湖  魏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1):13-16,38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中国保险企业提供了跨文化的经营环境.鉴于中国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中外保险文化也各具优劣成份,中国保险文化的重塑,应通过中外保险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走跨文化融合创新之路.中国保险文化跨文化融合创新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互助,合作共赢;以国际化战略为导向,与本土文化相兼容;短期求同存异,长期相融共生;以诚信为根本,以综合竞争力提升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