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主要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税率变化时,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企业可以任选其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弄清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异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变化非常显著。在以往的所得税处理方法中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而因为在所得税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对递延税款处理方法方法的不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国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是一大特点,其中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有所调整,同以往有很大差异。同时,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增强了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的协调性,消除了原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使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方面进一步统一,协调了两法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只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问题,而取消了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负债法;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核算。在所得税核算的几种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简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但核算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也是最高的。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公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5.
李彬 《活力》2007,(7):64-64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以往的所得税会计中,企业对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余地很大,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既可以采用递延法,也可以采用利润表债务法。但这些方法已不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造,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而以前的核算方法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现实选择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确立1994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按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基本一致。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有关收益、费用或损失等的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199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一方面明确所得税的性质是费用,另一方面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之间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使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新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以往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要求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通过比较旧准则下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和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1,1994年6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后者的企业,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债务法”,此处的债务法即为损益表债务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晶 《西部财会》2007,(7):29-32
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摒弃了旧制度中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而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亏损处理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发布《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并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与财政部2001年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相比较,存在着诸多差异并影响企业所得税。这些差异如何协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按照税收法规对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下面举例说明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凌飞 《山东审计》2002,(4):24-25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百种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类。在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允许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废止递延法的使用,主要是由于递延法不考虑税  相似文献   

13.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将不再适用。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新准则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之前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199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2006年2月出台、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这项准则的出台一方面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必将对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公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一律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而以前,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会计教学上一般只介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这里的债务法是指利润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规定了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结合财务工作实例,介绍了所得税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核算将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三者选择其一,转变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虽然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均属于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债务法,但二者所依据的收益(所得)概念不同,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因此,如何从收益观的转变上适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按照原《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既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有多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可以选择。本文笔者即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科学合理性结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不断发展,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影Ⅱ向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已经或正试图从应付税款法过渡到纳税影响会计法。但是对于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不统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真正做到会计方法的统一规范。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分类、所得税会计方法、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新准则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凌 《财会通讯》2007,(7):50-51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全面收益概念,将差异扩展至暂时性差异。按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暂时性差异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陛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