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研究的视角,集中分析了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的"屡查屡犯"问题,认为"屡查屡犯"式违规文化的形成,起因于少数违规问题得不到应有处罚所引致的群起效仿的逆向选择行为,所以必须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提高监管约束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为切入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到位的处罚,切实提高违规行为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2.
依法合规经营是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高效稳健运行的前提。但从现实情况看,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带有普遍性的“瘤疾”,进而困扰和制约着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现象的形成啄因,切实解决屡查屡抱问题,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长效机制被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文哲 《金融会计》2006,(12):36-38
近年来,为防范柜面操作风险,降低违规案件的发生率,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但从检查结果来看,部分柜面违规操作行为存在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蕴藏了较大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4.
一要配足人员,优化岗位配置。根据营业网点布局、人员素质和内控要求,合理进行岗位配置,优化劳动组合,用人员和岗位监督来防范风险发生。二要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员工防控能力。三要加强自律监管,提升监管职能。要从服务基层出发,帮助基层查错防弊,进行面对面的现场辅导,指出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方法。四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内控水平。通过软件开发,将内部控制的一些规定编入程序,用科技手段解决人控物控难以控制的问题。五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重检查、轻整改的弊端,对违反规章的任何人都及时亮起红灯、按章处罚,对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罚,让违规在重罚前止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现状及影响,从屡查屡犯问题行为主体(营业机构和人员两个维度)的表现特征出发,将商业银行屡查屡犯问题细分为复制型、传授型、穿越型、雷同型四类,结合行为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理论研究,提出分类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慧琴 《理财》2012,(10):81-82
一、预算执行审计中屡查屡犯问题的特点普遍性和高发性。从近几年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整体来看,几乎所有被审计单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问题,具有明显的系统共性和普遍性。大量的个体或群体性的违法违规事件屡禁不止、屡改不变、屡整无果、屡查屡犯。重复性和周期性。对比各年度的审计报告发现,对于同一部门或单位在不同检查期的违法违规问题类型,大都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特征,很多都属于一而  相似文献   

7.
随着保险监管部门深入治理整顿保险市场,"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上最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市场秩序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部分违法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变相出现。有的从保费收入切入,通过虚挂应收、虚假批退等方式造成保费收入流失。有的在费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一、"屡查屡犯"的现象及特征从银行业的市场化转轨至今,各式各样、林林总总的违规问题就一直伴随和困扰着监管当局及银行亚自身,集中表现为:一是贷款"三查"不严格.如贷前调查不到位,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抵押登记不合规,合同要件不全,专户管理制度不落实;贷时审查流于形式,逆程序发放贷款问题突出;贷后监控不力,贷款用途不明,形成事实上的"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及贷款被挪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屡查屡犯问题是当前银行业操作风险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导致操作类案件发生的"温床".但屡查屡犯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如果能从深层次、多角度加以分析、诊断,大力宣传其危害程度,并运用科学的内控管理手段和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遏制屡查屡犯问题应该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发现一些的问题,尽管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采取了多方面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控制,但再次审计后仍然是"屡查屡犯"。这一现象发人深省,为什么会屡查屡犯,屡查屡犯的主要是哪些类别的问题,这些问题风险程度如何,既然不能杜绝,那么又如何进行风险防控等。鉴于此,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管理也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吴伟 《河北金融》2013,(4):46-47
银监会成立之初,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2006年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商业银行开展各种各样的内部检查,其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案件、促进业务稳健持续发展.然而,问题屡查屡犯、整改处罚落实不到位、违规事件频发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银行内审及内控检查的有效性发挥不足.如何切实发挥商业银行内审、内控部门“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内审及内控检查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施向群 《上海会计》2011,(9):66-67,41
人们除了关注审计发现的问题外,更关注审计意见的落实整改。但常常出现的屡查屡犯现象,使一些企业走入了屡犯屡查的怪圈,审计整改形同虚设。所以,建立有效的审计整改制度,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切实提高全行员工对内控案防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违规违章操作的危害性,去年九月份,中山分行决定由内控合规部牵头,运行管理部等部门配合,“就地取材”,利用本分行内部资源,拍摄一部《操作风险警示录》,通过组织员工观看该警示录以达到规范员工业务操作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有章不循、屡查屡犯等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风险发展态势,核心问题在于内控制度执行不到,立,绝大部分案件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违规操作的问题。银行基层机构对内控制度视若无物,高层管理机构对违反内控制度熟视无睹,直接导致了有制度、无执行,有要求、无落实,从而造成屡查屡犯、屡纠屡错、前赴后继的违反内控制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1下半年起,梧州分行在辖内推行了违规违章记分卡管理方式,有效遏制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违规违章屡犯屡纠、屡纠屡犯的现象,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笔深入该行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之后,认为该方式简单易行,成效显,对提高我行内控管理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确有进行总结、提升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总行和省分行相继制定下发了《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违规积分管理规定(试行)》《违规积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从制度和管理层面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加大了违规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始终抓好贯彻落实,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来看,有章不循、执纪不严、违章不究的违规行为禁而不止,屡查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违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的代理变量,考察分析师在选择跟踪对象时会否将公司负面声誉纳入考量.研究发现,公司违规处罚导致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违规处罚通过降低投资者信息需求和分析师供给意愿两条路径影响分析师关注.拓展性分析发现,公司所受处罚越严重、被罚款金额越多,分析师关注度越低;处罚事件对分析师关注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处于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公司,违规处罚对分析师关注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深入理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声誉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亦为监管机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借助分析师等市场"看门人"的力量提增监管威慑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汤弘 《现代金融》2012,(6):49-50
当前银行基层网点在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基层网点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基层网点屡查屡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