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师的鉴证,是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的结果,将管理层沟通策略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联系在一起,系统的研究管理层的沟通策略和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管理层沟通策略对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的影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莉 《财会月刊》2011,(33):71-73
当前,内部控制评价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相关准则对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只有原则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审计人员识别不同案例中的内部控制偏差会形成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下,对于同样的内部控制偏差,不同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判断的一致性程度较低,这个结果说明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鉴证的核心内容就是寻找内部控制缺陷并对缺陷进行等级划分,寻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而对内部控制缺陷划分等级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无论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还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都可能产生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个人特质及缺陷与判断者的利益关联程度,差异产生的路径包括标准差异和认知差异。在上述原因驱动下,通过上述路径,同样的内部控制偏差,管理层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局限性或偶然性例外事项,而外部审计师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同样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层认定的缺陷严重程度可能低于外部审计师。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7,(11):89-95
以2010-2015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管理层认知偏差概念模型,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样本数据,结果表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具有认知偏差,普遍存在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倾向;管理层认知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决策受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社会舆论导向认知都与管理层认知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越自信,主观性对企业预期未来发展就越乐观,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也越关注,管理层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就越倾向于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研究结果为防范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着力点,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军 《审计月刊》2007,(11):32-3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现行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及价值评定的工作。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决定下一步审计策略、确定审计的程序和范围,控制审计风险、分配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和对企业提出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建议。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主要步骤有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检查、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测试及综合评价。内部控制测试可以从业务循环、经营部门、财务报表的分类等方面进行。通过汇总、整理、分析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相应调整审计范围、审计计划。  相似文献   

6.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克智 《会计之友》2012,(15):77-80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着审计范围的界限模糊、审计标准过于原则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三大困境。摆脱困境的具体策略包括制定指南,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界限;授权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具体标准;取消重大缺陷的认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认定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多途径强化注册会计师培养,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但由于制度的缺陷和内部控制的薄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博弈分析,对其选择行为策略和收益矩阵等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效率工资下的监督问题,建立模型,求解上市公司在各自效用函数之下的违规程度与监督水平;最后根据此模型,提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既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特殊因素,又监督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协助施工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对每个部门或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部门或人员,并且直接向施工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监督和评价。维护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远行。在日常审计项目中,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用以指导审计工作,而且要对该项业务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测试其关键控制点和程序能否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抵御和控制企业各种风险,发现控制弱点和控制缺陷,及时报告管理层。同时,内部审计应该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价,不断维护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会对投资人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层几乎不对外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从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任修复理论视角分析了管理层评估及披露企业重大内控缺陷的动机及策略选择,提出应强制企业出具审计师内控有效性鉴证报告,完善内控缺陷的分类以及加强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首先要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测评结果来确定审计重点和数量,如果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或存在较大缺陷,审计人员应采用较大数量的实质性测试,并把存在控制缺陷的业务作为检查重点,这样将会计报表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审计贯穿到报表产生的过程中,由此得到的审计结论可靠性较大,并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结合审计实践,笔者就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杨婧  郑石桥 《财会通讯》2021,(14):121-124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目标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价.文章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机理,论证了缺陷认定标准与企业管理层的策略选择、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相关,还得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是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层之间进行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均衡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15.
第三章300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 ,应做那些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除了《标准》310~350所列举的5条以外 ,还应包括 :1.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 ;2.检查和评价组织在完成指派的职责时的工作效果。《标准》300解释上述两项 ,然后用310-350解释其余5项。一、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300-01~07)(一)管理层的职责(300-07)管理层的基本职责是 :计划、组织和领导组织(单位)的活动 ,以完成组织(单位)的目的和目标。计划主…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样本,通过混合效应的Logistic模型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审计意见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和审计之后,得到评价程度较高的企业出现审计意见偏离真实情况的概率更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会增强原有审计业务资源投入减少审计意见偏差的趋势,以及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带来审计意见偏差增大的趋势。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测量了企业报告真实情况的环境,减少了审计意见偏差的产生,通过业务资源的“溢出效应”和认知资源的“补充效应”降低了审计意见偏差产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过去十年里,控制模型一直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风险基础审计引入了控制模型,对审计的风险进行测量、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成为了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审计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而不是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作为审计的目标。因而审…  相似文献   

18.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目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则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评价是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内部控制评价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却存在分歧,最突出问题是管理层存在明显选择性评价,可能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监督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客观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后果。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上市公司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反而增加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发布无缺陷内部控制评价公司更明显;信息效率低、委托代理问题高、非效率投资程度大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更显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会加剧分析师分歧度,进而增加股价崩盘风险;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有助于缓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监管部门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强化审计师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利益相关者也应正确对待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营造管理层愿意披露也敢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图 《财会通讯》2005,(11):54-55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层一项关键责任,企业管理层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部审计师则应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在改善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识别、评价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