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一、现行汇兑损益模块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缺陷 1.现行汇兑损益自动结转模块的功能及操作。外币折算业务主要包括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两个部分。现有财务软件中,都开发设计了“自动调汇”或者“汇兑损益”模块,用以解决已发生的外币交易业务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调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外币业务本章历年以客观题为主,但在计算分析题中也经常考核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重点掌握两大问题:一是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二是外币报表折算。 (一)外币业务。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如下两项内容:一是企业外币业务发生时外币金额折算及其相关的账务处理;二是外币业务引起的外币债权、债务因汇率变动所产生的外币折算差额的处理,其关键问题是期末汇兑损益的确认。近年的考试中这是一个多次出现的考点。需  相似文献   

3.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4.
外币业务处理及汇兑损益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具堂 《西部财会》2007,(10):20-22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外币统账制,企业所发生的外币业务应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外币业务除了按交易中实际使用的外币计量和反映外,还要对外币业务进行双重的计量和反映。中美在外币业务处理上存在差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综合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创造了功能货币法。汇兑损益的处理应遵循一致性的原则,这样便于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汇兑损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从而使管理当局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肖正再 《广西会计》2003,(11):41-41
外币业务 ,从会计的角度来理解 ,就是用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所表现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变化的结果。因此 ,外币业务的折算问题 ,就是将外币所表现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变动的结果转化为以本位币进行计量 ,其实质是会计要素的计量问题 ,似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现行外币业务的折算 ,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发生外币业务时 ,按交易日或期初的汇率折算计价入账 ;二是由此形成的外币资产和负债 ,在期末时 ,再按期末汇率调整计价 ;三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或计入当期损益、或作递延损益处理。上述三点的实质就是外币资产和外币负…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外币业务 本章历年以客观题为主.但在计算分析题中也经常考核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重点掌握两大问题:一是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二是外币报表折算。  相似文献   

7.
一、对汇兑损益不同确认方法的分析 在"外币统账制"方法下,企业发生的同一笔外币业务,由于采用的汇率不同,从而会产生折算记账本位币的差额,即汇兑损益.对它的确认曾出现过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期间 (月份、季度、或年度 )终了必须计算汇兑损益,即对于各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企业应按照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并将其与记账本位币账户中对应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其差额即为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关于汇兑损益的确定方法有多种, 2001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用书中采用了列式计算法。该种方法在每个外币账户发生的业务较少时比较简便,但在业务较多时就显得不够简洁了;同时,利用算式计算的结果有时很难确定正负符号,从而影响账务处理时汇兑损益及相关账户的记账方向。笔者在教…  相似文献   

10.
外币业务是以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我国企业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一般采用外币统账制,即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必须及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企业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会引起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汇兑损益。企业需要对发生的外币业务汇兑损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正确核算,并分析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这是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第三节汇兑损益的核算一、汇兑损益的概念汇兑损益指企业的外币业务折合为记帐本位币时因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记帐本位币的差额。这些差额具体表现在由于记帐汇率与帐面汇率之间或帐面汇率与帐面汇率之间的不同而产生的记帐本位币的增加金额或减少金额。例如,在外币折算中发生的折算损益,在货币兑换中发生的兑换损益等,都是因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相似文献   

12.
赵彦锋 《财会月刊》2012,(25):19-20
如果以外币计价的货物购销交易与款项结算没有同时进行,与此有关的外币业务的处理时点包括交易日和结算日,由此形成的折算差额在哪期计入损益,取决于企业对外币业务是选择单一交易观还是两项交易观。虽然两项交易观点已成共识,但该观点下折算差额的处理仍有递延确认法与即期确认法之分,本文支持即期确认法下的逐步结转法。  相似文献   

13.
外币指的是别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货币,每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的商品交易增多,外币交易变成不可避免的一项必要程序,因此就出现了外币折算的问题。而折算之后的汇兑损益究竟该如何处理。笔者针对外币折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张卓 《财会月刊》2007,(11):43-44
外币交易中汇兑差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教学和实务中的难点,不少会计人员并不清楚汇兑差额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推广运用之际,笔者拟对外币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一、丁字账在外币折算中的应用一般来说,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将外币金额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与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②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即为汇兑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损益,现行会计制度没有规定专门的核算科目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而是让其通过“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来核算。笔认为,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筹资时付出的代价,对于这种代价企业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债权人或借贷条件来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们有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的在国外设立机构,延伸母公司的各种业务。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多种货币,就必然要考虑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报表折算以及汇兑损益处理等问题。对此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本文就以下几方面比较中美对外币业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汇兑损益是指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本文对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玲 《财会月刊》2010,(4):16-17
一、丁字账在外币折算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将外币金额按交易发生目的即期汇率或与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②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即为汇兑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