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企业家主体经济和管理者主体经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分析新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新经济的本质作了阐述,将新经济的本质特征-企业家主体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管理主体经济从经济影响力、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经济结论。  相似文献   

2.
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会计主体概念促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只有现代公司制度才赋予企业真正的会计主体地位。而会计主体概念从微观层面上保证了公司法人财产权不可侵犯,从而保证现代公司制度正常有效运转。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会计主体概念发展的经济学基础。本文主要针对会计主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从斯密把它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起始,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理论都可归入西斯蒙第所说的财富学派。经济学不是以人为核心,而是以财富为核心,经济学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以少求多的艺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活动所服务的客体──人,反而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属物。是人为财富的增长服务,而不是让财富的增长服务于人的需求全面满足和潜能全面发展。以这种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社会经济运行一再陷入危机,其根源也就在此。非主流的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富学派的偏颇.但因其对人的本质的把握的失当.也未能真正拯救经济学。主体主义经济学强调人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因而要在经济学中还人以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王体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主体性原则、利己原理、欲望无限性原理、惰性原理、边际效应原理和劳动中心论原理。  相似文献   

4.
三种制度创新主体的比较及西部制度创新主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创新主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宏观主体、中观主体以及微观主体。通过对不同制度创新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创新时各有利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应有所不同。在西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及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下,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同,在启动期,宏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开发期,中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发展期,微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现阶段,西部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最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深入地研究生产力。近几年来,对生产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似乎已到了尽头,有同志认为生产力经济学已没有什么可研究,面临着危机。我们开拓一下视野可以发现,以往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是生产力的客体,而忽视了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经济学不仅对已有园地再进行精耕细作,而且尚有未开垦的土地。生产力主体就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中,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主体地位被弱化的趋势。与西方经济学相比,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及主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执政党执政理念以及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突出"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促进理论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建设,完成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文军 《时代经贸》2008,6(19):220-221
本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审视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属性、形成基础、差异性与差别化发展以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了主体功能区从现实系统到达未来系统的区划、规划、政策、绩效评价“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9.
主体以及能动性地探讨是人类发展史中最能体现人类价值的哲学话题,对主体、主体能动性地研究历来被赋予重要意义,通过论述主体地确立以及主体能动性彰显的条件和价值性等具体实践性问题,为更好地把握主体能动性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直接参考价值,也为更深入地研究主体能动性问题借鉴经验,为能动地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慧兰 《经济师》2010,(8):94-95
罗马法上有关人法的规定对后世二元民事主体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民事主体的发展可知,民事主体演变的历史展现了主体的形成规律和内在品质,现代民事主体结构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走的是一条逐步扩张的道路。因此,民事主体制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经济师》2004,(10):29-30
教育投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当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不同时 ,可能会引起教育投资的套牢 ;而当二者合一时 ,又会 (因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个体的财富约束 )引起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 ,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适当的分离是必要的 ,而解决由于这种分离可能引起的投资主体的套牢在于使容易引起套牢的投资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必要性 自主创新是个大家庭,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的内容。原始创新是源头,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事,但也不是大院大所的专利,一些优秀的企业也在做;集成创新,产、学、研各方都在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是企业在做。自主创新不仅仅在于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相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有关农村市场问题的研究中, 一般都从理论上直接赋予了农民的市场主体资格。这 实际上是过高地估计了目前农民进入市场的程度和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因此,本文从我 国实际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相对性”①,说明农民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 在进入市场时也没有取得应有的平等地位等等,并认为这是我国农村市场发育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监管主体建设是现代商业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国际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横向比较,结合我国银行监管改革的实际,从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相分离、监管主体设置原则以及多元监管主体的分工和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我国银行监管主体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颖 《经济问题》2007,(12):16-18
自主创新是学术界和实践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关于它的内涵和主体界定说法不一.从自主创新的产生、发展背景出发,对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实际控制权或控股权的内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再创新、集成与合作等方式,以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或参与并制定国际标准为标志,以最终实现商业价值为结果的主动性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尤其是水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水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导致水污染减排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水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二是水资源监管水平不高。但这只是表面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渊源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根源是制度。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水污染减排体制,由地方政府(财政)而不是企业为水污染减排负责,由地方政府缴纳水污染排放费,为本辖区的环境污染“买单”。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特殊战略投资者身份申购中石化A股,到2003年6月社会保障基金正式入市以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了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主体。笔者认为,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入市主体的严重错位。虽然从目前看,全国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上有盈有亏,但从其本质上讲,全国社保基金不能作为入市主体,甚至它根本就不应该进入资本市场。本文拟探讨重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入市主体问题,以期对不同项目的社会保障基金选择不同的投资渠道、保证其保值增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以政府为主体的水污染减排体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尤其是水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水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导致水污染减排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水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其二是水资源监管水平不高.但这只是表面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渊源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根源是制度.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水污染减排体制,由地方政府(财政)而不是企业为水污染减排负责,由地方政府缴纳水污染排放费,为本辖区的环境污染"买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地产权主体的确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莉 《现代财经》2007,27(1):63-67,F00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产权主体的明晰与否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明晰农地产权主体,改变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与缺位的现象,使农地产权主体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完整,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