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是东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国有企业能否有效借助于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对东北整个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威 《北方经贸》2006,(11):26-27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的内部问题体现在企业产权多元化难度较大,企业经济和社会负担较重,生产成本高、工艺水平低,竞争力差,经济效益偏低等方面;存在的外部问题体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外资投入;私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跨国公司的大量融入,使国有企业面临冲击等方面.政府应实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流动;解决企业经济社会负担过重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突破技术瓶颈,进行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高起点嫁接改造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孟繁敏 《商业研究》2006,(12):186-188
国家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定了一些特惠政策,目的是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借助政策优势,积极进行自身的改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较多,诸如企业资产质量低、负债率高、冗员过多、社会负担重、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落后等等。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际,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都不是深层次的问题,究其根源,这些问题都是由国有企业产权不明确、企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的缺陷才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如何搞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只有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生存环境。鼓励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对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强,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税收政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近年来,虽然地方政府为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经济活力,采取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发展装备制造业等一系列手段和政策,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目前,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廓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准确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践行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并重原则,是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难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历史背景下 ,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再走以政府为主导 ,内部消化式的老路 ;而应积极创新 ,运用市场机制 ,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实现产权多元化 ,让体制外的力量内化为旧体制改革的原动力。文章在深入分析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困难 ,总结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探索出了在国内缺乏非国有战略投资者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即积极引入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 ,并深入分析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转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研 《市场周刊》2004,(6):43-44,47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造是振兴东北工业的关键。本文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认为应从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调整和改造中主要思路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产生的根源,及在改革中应抓住问题的实质、因地制宜、相机选择最优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振江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为公路运输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公路运输部门应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尽快完善运输市场体系 ,强化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道路运输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改革开放后,由于原有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日趋缓慢,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新形势下,要振兴东北,就要结合东北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企业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我国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DEA分析方法,对规模以上高技术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期间,提高国有高技术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创新驱动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竞争以及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虽然政府方面提出相关口号来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还落实了相关政策措施,但是效果不够显著,直到现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缓。所以应当通过创新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本文主要是关于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10):210-211
通过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三省的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数据分析,以全新的角度提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及中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我国相关宏观政策及国外相关改革经验,从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各项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建立高效、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创新国企人事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产权市场改革,理清产权关系的同时,应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发展均衡的资本市场,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提供帮助。本文从各个关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增长主导模式的转换,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所以必须逐步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有效化解资金缺口,使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资金历史欠账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逐步建立职工与国有企业之间市场型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有企业效益、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程度等措施 ,缩小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差距 ,使区域经济的增长转向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是否提高的的重要因素。本针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经营观念、管理体制和人才方面的现状,分别提出了对策,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不能依赖于政策的优惠或是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更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注重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服务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较低,在整体产业体系中所占比重不高,且创新乏力,对传统路径依赖度高,市场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应用不够及时,行业竞争力低下,没能产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企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的质变性发展,不仅要认真分析东北地区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更要准确定位东北地区自身特点、与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做好相关性和可行性分析,要创新求变,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供给侧层面的改革。应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市场潜在需求,增强第三产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多领域、多角度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合力开创东北服务经济的新时代,走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