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粮食流通中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并由此带来与WTO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体、以国外进口为补充、以政府干预为导向的一体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观点。文章紧密结合我国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市场化为主体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可供选择的价格机制模式,并导出了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控粮食市场的价格政策必须以粮食稳定增产为核心李树超一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粮食价格波动不可避免,但波动幅度不能过大。由于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如其价格攀升过高,或跌幅过大,会引起粮食生产的剧烈波动,进一步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不断增长且态势迅猛,表现出几个新特征:总体已稳居净进口地位;主要粮食品种全面净进口;在国际粮价高企中进口逆势增长;不同品种进口依存度存在差别。随着国内供需缺口继续扩大,未来我国粮食进口仍将保持增势。粮食进口持续增长的现状与趋势,将给我国粮食市场带来相关的风险,具体包括:粮食价格波动加剧风险;产业安全与冲击风险;农民收入波动风险;转基因进口的环境压力风险等。为规避这些已经显现或者极有可能的风险,我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信息预警系统;进口差异化与适度保护;进口与对外投资相配套;完善期货市场;加大农业定向支持特别是农民收入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状况表明,粮食政策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比较利益低、政府行为缺位、科技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6.
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价格大幅度波动,国际粮食安全隐患突出。论文结合当今粮食安全的现实背景,从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水平、生态环境、粮食质量、粮食价格机制等方面重新审视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生产经营的全面市场化,健全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价格;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为粮食企业提供避险渠道;减轻入世冲击,保护粮食安全。文章指出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出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培育和发展套期保值用户;规范粮食现货市场;发展商品投资基金;开创场外交易;调整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粮食价格上涨狂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呈现出涨价幅度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会通过多种途径拉动我国粮食价格走高,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我国粮食安全风险。面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形势,我们必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警钟长鸣,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为平衡供需、稳定粮价,国民政府采取粮食管制政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设置了专门机构,对粮食的市场进入、交易价格及数量等活动加以直接的行政干预。粮食管制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供求紧张关系,抑制了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本文主要探讨国民政府粮食管制政策的演变及主要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1~2014年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的相关数据,使用VAR模型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粮食购销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粮食购销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价格变动具有冲击效应,粮食价格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粮食购销变动也具有冲击效应,但随着作用期数的增加,冲击效应逐渐减弱并无限趋近于零。这意味着,在长期不能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同样也不能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购销的调整;但在短期内能够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实现对价格自身及粮食购销的调整,同样能够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自身及粮食价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我国1994--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CPI与粮食价格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PI与粮食价格指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CPI推动了粮食价格指数的增长,同时粮食价格指数也推动了CPI的增长。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提出了控制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对策和建议: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机制,保障基本的种粮面积;加大保障粮食生产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控制农资产品价格,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以我国粮油为代表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由下述三个因素共同影响推动而成的: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涨;需求强烈、供给增加缓慢的国际农产品供求状况;国内“供弱需强”的供求关系和政府保护的“两难悖论”。此外.国内其他因素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也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13.
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折纯量、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等方面。利用HP滤波处理1979年至2009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数据得出其的波动特征,并将各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剔除,使序列仅含波动项以进行分位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产量的低分位点上,各因素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明显;在其它分位点处,作用不明显。需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科学投放化肥,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鼓励粮食生产规模化,完善粮食生产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以保证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逐渐呈现非农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促进农业部门转型的同时也会导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影响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在阐述农民收入非农化的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的粮食战略,分析收入非农化对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要辩证认识收入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矛盾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周期性波动,由小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开始,逐步引发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引起农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农产品生产成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中间环节过多、政府职能不健全等。对此,要进一步通过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等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政策由建国初的粮食自由购销制,到统购统销制,再到合同定购制和“价格双轨制”,然后到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转变过程从1949年到2003年历时54年,这期间还一直实行农业税政策。政策运行结果是农民税费负担日益加重,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进行的各种农业补贴资金越来越不堪重负。迫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压力和加入WTO的要求,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政策运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农民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与贸易显得愈发重要。湖南省作为稻米生产大省,其粮食生产现状及健康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分析湖南大米发展的资源禀赋,可以看出湖南大米发展趋势良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力量等优势,但是湖南大米也存在生产效益较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严格耕地管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大米的产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加工能力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取2007年01月到2010年05月的样本数据区间,基于VAR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农产品价格对本身的波动冲击和贡献率最大,其次就是通货膨胀,而货币供给量和农产品出口却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与农业保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粮食危机的根本在于调动和稳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在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是有效的,而在非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存在着局限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上存在失灵现象,商业性农业保险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环节。通过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保证农民在非正常生产条件下的收益,从而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1991-2009年大米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大米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中国大米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1991-2009年期间,价格波动导致农户短期生产福利为26.79亿元,农户短期消费福利为-68.17亿元,农户短期总福利累计为-41.36亿元;农户长期生产福利累计为27.43亿元,农户长期消费福利累计为-18.93亿元,农户长期总福利累计为8.51亿元。大米价格变化引起农户收入与大米消费支出变化的相对值决定农户总福利效应。当价格变化引起农户收入大于大米消费支出变化时,农户福利得到改善;反之,农户福利恶化。大米价格变动的农户长期福利效应与短期福利效应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农户长期福利效应优于短期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