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国发是当下散文诗坛重要的散文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为我们找回了诗歌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藕合因素,显示了传统和现代性强大的包容力;他的文本实验,缓解了当前散文诗创作的题材和文本形式的单调与饥渴。他注重诗歌精良的抒情品格,却又向异质事物充分敞开,以灵活多变的语言和文本策略致力于散文诗的创造;在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上,他的散文诗不仅体现了力与美的交响,而且还表现出暗藏力量的阴柔风格,具有强大的视觉性和听觉意象。  相似文献   

2.
夏马先生是香港散文诗坛的领军人物,在散文诗理论探索上,对于艺术辩证关系的阐发以及所提出的散文诗空白美、空间美等论断,独具慧眼,显示了他对散文诗在技法文本角度上的精确把握。他还自觉地践行其诗学理念,促成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高度融合,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古鉴今、以无显有、以实构虚、以景迁情,在古典意旨与当代语境的绾连中熔炼与提纯,风格朴质浑厚,沉雄顿挫,情辞慷慨,于艺术的辩证中,演绎文本在审美范畴中的精神图谱;于琅琅的声韵中,彰显汉语散文诗的跳跃性和时空感。  相似文献   

3.
姚华是清末民初画坛上一位全才大师,他的画论体现出了鲜明的文人画精神,对作为哲学本体的"道"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画虽小,道宏之",他既主张画作要"常参造化之权",同时也认为"文人之画有人存焉",他认为画不仅仅要反映自然之道,更重要的是对"人之道"的自然抒写,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一员,他始终以纪实的态度,平民的视角,客观冷静地关注着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现实与精神,希望与绝望。本文通过对"故乡三部曲"视听语言艺术特色的介绍,简要分析贾樟柯电影创作中的纪实风格以及倾向于悲观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5.
唐沛 《企业家天地》2010,(8):115-116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个人",从而为"人的问题"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性与人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明确伦理和道德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解伦理和道德所具有的历史性、现实性、社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丽 《企业家天地》2010,(10):195-195
本文大体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人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笔者目的是让人们的关注它并对它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早日解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描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考察;其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考察;其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也是一项理想的事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的生存.无论在教育本质上,教育过程中,还是在教育职能中,都应以人的生存为出发点.人的生存不仅有物质的层面,更应有精神的层面.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对生命的终极理解.  相似文献   

9.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散文诗的创作中,诗人一方面强烈要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的改造。思想意识的矛盾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中。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全民族的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化,同时他也不再热衷于追求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对生命本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团风"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在于"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团风"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的三个"集中体现",充分说明了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延安精神是基于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基础之上对理想信念的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儿女革命到底的决心与信念。延安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新智慧》2008,(8)
我所说的“50后”,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一个典型的“50后”。当与同龄的朋友谈起我们这一代人时,大家无不感叹,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小说《路的尽头》中的拉奥孔塑像象征了人物霍纳的生存困境:在后工业社会工具理性束缚下无法实现个体的情感和价值。霍纳经过三个阶段的精神历险后,最后通过写作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并取得与他者沟通的途径。巴斯在小说中所指出的生存困境和暗含的解决办法,对人们思考当下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是当代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在对西方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他创建了深刻的理论.在其符号学的基础上,他消解了传统的社会,确立了符号的垄断,并探索突围"符号之国"的方法和路径;他解构了"宏大",模糊了二元对立的界限,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影.鲍德里亚在客体的"水晶复仇"中消解了主体的中心地住,以对人类命运、对社会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考察了现代人在消费社会中生存的危机并由此陷入了虚无主义和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研究出发,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运作机制,揭示了人被异化的状态,并对鲍德里亚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刘韶 《企业家天地》2012,(12):139-140
尼采关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生而艺术,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酒神精神乃至强力意志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他的悲剧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国情、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从社会革命到改革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惜的是,由于他对中国当时的现实国情和国民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理想主义色彩较多,物质层面的东西看得较轻,对精神层面的东西看得较重,最终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8.
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视野下的相对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或意思表示的表意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或表示行为)欲与之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主体和法律拟制的其他主体。国内学者对"无相对人"一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理解。诸如"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的表述是不可取的。相对人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汲取黑格尔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人的解放"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人的解放"思想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是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当今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与马克思所在的社会大环境有了"天壤之别",因此,人们需要结合当代"大工程"和"大系统"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为支撑,为"人的解放"思想赋予"浓重"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认为,"通天下一气"。从美学形态上看,"气"是"有"与"无"、形上与形下的有机体,表现为一种诗意的终极关怀,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从历史性形态上看,"气化"境域表征为一种归真返朴的审美生存态势,体现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主客归一的浑融境域。因此,概括说来,"气"就是以"阴阳"为基本内核、以"混沌"为外在形态、以"超越"为诗意特征、以重生为审美化追求的物质、精神一体与生命意识、生命现象一如的结晶。"气"决定着审美创作者的才性、情趣与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