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偕乐桥话被动标记类型有给予义、致使义和遭受义类。词汇形式务别为“拿得”、“惹得”、“听”、“等”。通津铺话的被动标记有“被”、“逗”,属于遭受义类。“拿得”被动义的语法化过程:握持义——引进对象[-可握持]——移动(给)——被动。通津铺话存在给予动词语法化为使役动词的语法化现象,没有再由使役动词语法化为被动介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吃"字从饮食义动词变为被动句标志的发展过程作了简单描述。具体分为三部分:"吃"作为动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分析"吃"字表被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通过前两部分得出语法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不行”在共时平面上分为短语和短语词,其中短语词现已分化出状态动词、允准动词、形容词、程度副词和连词。根据语料,“不行”发生词汇化是在明代,初步形成了允准动词,随后在清代形成了形容词、状态动词和连词,其中状态动词在民国时期进一步语法化为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4.
把握动词现在时形式转义用法的语法范畴的意义及其相互联系,对于理解动词在语言中的具体意义,全面系统地把握动词的特点,学会准确灵活地使用各种丰富多样的语法手段,以及在汉俄对比和翻译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加以巧妙运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不同的词类可以在相同的句法环境中出现,同一词类也可以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出现。判断词性必须考察词的全部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的范围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在词类活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一量(名)+否定”格式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量(名) 否定”是一个后起的、正处于语法化过程中的格式,本描写了该格式语法化的共时表征与历时轨迹,分析了其语法化的机制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英语与汉语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即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论文分析了两种语言的表达特征,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利用静态与动态相互转换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崔薇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2):114-116,124
就格语法与英语动词教学的关系加以探讨,并通过分析格语法在英语动词教学的重要性,探索出一条英语动词教学的新途径。这对于帮助我们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冒死”“拼死”“抵死”这三个词在语法化的作用下,都由表生命义走向表高程度义,其中,生命义逐渐脱落,词汇义虚化空灵,语法功能愈发突出。但是三者在语义表现上都有独特的个性,作为副词后修饰的动词有一定的搭配倾向。  相似文献   

10.
-ing分词介词化是语法化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面。本文以concerning为例,探讨-ing分词在介词化过程中的认知理据、词义和句法地位的变化及介词化的机制,并分析这种语言现象形成的动因,探寻词汇演变的路径,拓宽语法化研究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演变背后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时”、“体”因其特定的语法形式及语法意义而具婉言表情功能。汉语动词缺乏形态变化,没有“时”的语法范畴。也没有类似英语“体”的语法范畴,故不能拥有英语的“时体”婉言法。但汉字的独特性使汉语能运用丰富多彩的语气助词及动词叠音词而构成独特的汉语语法婉言表情。  相似文献   

12.
“V在了N”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新兴的语法格式。本对“V在了N”格式的结构进行全面考察,考察V和N的构成,重点考察《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把进入“V在了N”结构的动词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3.
授受动词的使用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繁琐的日语语法容易导致学生用法上的混乱。本文从授受动词在教学层面中容易出现的难点出发,化繁为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点"和"方向"这两个概念,让学生着重把握"上下"和"内外"的"视点"和"方向",使复杂的授受动词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提高授受动词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授受动词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来探讨学生的语法学习过程,并从不定式做宾语及动名词做宾语的概念出发,结合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经过任务教学及语篇语法的教学过程,来解决非谓语动词做宾语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法规则中蕴含丰富的语用信息。语用分析融入语法规则,对准确、全面理解语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实例,对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以及反意疑问句、倒装句、被动语态和强调句型等传统语法规则中的语用因素进行分析,揭示语法形式背后所蕴含的语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而只表语法功能的成分一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本文主要着眼于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过程,探讨处置式语法化的两个诱发机制:重新分析和类推,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处置式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其主要功能是对形容词及部分动词所具有的程度义特征进行定位或使连续的程度量有界化。本文在对《战国策》中程度副词进行客观界定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所隐含的比较义做了简要探讨。认为《战国策》的程度副词系统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词类系统,基本可以反映先秦程度副词系统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8.
崔蕊 《现代经济》2009,(9):67-68
本文讨论了LR(0)语法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以具体实例说明语法定义、造表和总控程序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来+VP”这一结构。将动词结构前面的“来”分为空间域来1,时间域来2,目的域来3,评议性来4(“来说”类)。分别考察它们的语义特征,并从语法化的角度考察它们之闽的演变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20.
情态动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助动词,其用法和意义构成了一个变化纷纭的系统。文章从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角度对情态动词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情态动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