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职业中学招生难的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农村职中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农村职中招生难的问题呢?笔者对此作一点探讨。1.农村职中招生难原因分析。1.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上学不种田,种田不上学”的落后观念在一些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很多农民送子女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从“让孩子上学”到“让孩子上好学”,农村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其中“关键一招”,就是改善广大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养儿防老”在中国农民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如今,这一传统观念受到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冲击。 日前,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将获每人每月55元,一年660元的基础养老金。 广大农民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向“养老不犯愁”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让农民留在土地上这些年来政府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种粮不再交税,上学不用交费,看病开始有了合作医疗,生活困难也开始享受低保,这些都是给予农民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优惠”。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让农民看到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贵刊2012年第11期“老区呼声”栏目《撤点并校后出现上学难卜文,发表得很及时,文章很有针对性。前一个时期,全国范围内刮起一股撤点并校风,一些地方不从本地实际出发,撤点并校搞“一刀切”。造成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上学不方便,有的要到离家很远的乡政府所在地,甚至要到县里去上学。有的要住宿,有的要乘坐校车跑很远的路。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崔准备中考的时候,村里的老乡都说:“如果小崔都考不出去,那以后我们的孩子读到小学就可以了,初中都可以不要读了。”为了不耽误后面的弟弟妹妹,小崔拼了命地学习,成为全村第一个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孩子。多年后,小崔放弃了留在城里中学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的小学成为“崔老师”。“我能读出来,你们一样也能读出来。”崔老师回到家乡母校后,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民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牢基础,就是要抓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农村工作涉及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农村稳定、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各个方面,但归根到底是要做好农民工作,关键是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在当前农民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和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合作经济》2013,(3):17-18
张晓山:职业化农民解决“无人种田”难题 “国家创造环境,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现在有的农民“三不敢”:不敢看病,不敢上学,不敢打官司。 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 “储粮于仓不如储粮于地”,不能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就要牺牲耕地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百良  相似文献   

11.
房子是什么? 这个问题今天已很难有明确而惟一的答案。除了栖身之所,房子已经被无形中加上了许多的“附属品”——财产、身份、地位……甚至房子还是你的户口、你孩子上学的通行证。房子已不是原来的房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接二连三地出台。但令人忧虑的是,在农村一些地方,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惠农政策,农民们却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能从这些政策中得到多大的利益。农民们说,中央的政策是不错,但“悬”在半空中,一到乡下就走了样,兑现不了,我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1,(4):54-56
转变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转变政绩观考核观有些地方城市发展很快,大广场罗马式的。但是进入农村就是另外一种现象,街道、房屋还很落后,农民的孩子上学还为一百块钱的取暖费而发愁。  相似文献   

14.
王小兰 《中国西部》2011,(23):32-34
两基攻坚二十年,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大竹县也不甘落后,把控制学生辍学保障学生上学作为实现“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提高了“控辍保学”工作水平,想方设法确保每个孩子者陷宦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与土地的紧张关系迫使农民离开土地,而城市的就业政策又强迫农民保留原来的身份,从事最不稳定的城市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某报上看到一篇“妙文”,题为《民工潮:危险的潜流》。一看标题,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民工潮,不就是那些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吗?民工潮是农村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伟大力量,它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城市,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是当今中国活力所在的一翼,怎么突然危险了呢?对谁危险?危险在哪?读完文章,答案是明白的,那就是此文作者以所谓“城里人”的代言人身份,感到农村来的这帮泥腿子威胁到城市,不,“城里人”的安全,据说是抢了“城里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7.
董鹏  张鹏 《北方经济》2015,(2):71-73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都在打加强“三农”工作的“组合拳”,农村物流存在的“流通不畅、信息不灵”问题被重点关注。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物流流通体系是由组织形式分散、规模实力薄弱、专业素质不高的个体商户所组成的,“量”和“质”均难以满足农民要求。运力不匹配导致供应链“梗阻”,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物流是农村电商无法解决的“痛”。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2010,(2):47-47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农民医保问题、城乡统筹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品服务问题,等等,“三农”问题越发严峻。  相似文献   

19.
《东北之窗》2013,(21):24-27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群体。他们进入了城市,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还保留着农民的身份和户籍,成了“非城非乡、亦城亦乡;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边缘人”,但相对于仍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来说,这些人大多数是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有一定特长、有竞争意识的农民“精英”,成为对农村、对城市都有一定影响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三农”问题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在新时期,如何真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决策,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关键要实现“六个转变”:一、由小农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弱质特征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造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难以克服,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当薄弱,农民能以增收,农民也不能依靠不完备的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