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商事网上仲裁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处理国际商事网上仲裁的问题,仲裁地的空缺就是其中之一。仲裁地在传统仲裁中占有重要地位,缺失仲裁地会对国际商事网上仲裁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重点讨论了国际商事网上仲裁的仲裁地缺失以及如何确定仲裁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世界各国倍受人们青睐.传统的社会对调解与妥协的偏好,使得仲裁成为解决纠纷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今天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既深深地檀根于早期社会的法律传统,又在后来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从历史起源看,商事仲裁几乎是伴随着人类商业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由于仲裁在解决商事争议尤其是国际商事争议方面具有司法诉讼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一直倍受商界的推崇和青睐,并已发展成为当代世界各国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磊  熊新平 《企业经济》2002,(12):175-176
一般而言,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一、仲裁申请 争议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根据仲裁协议向有关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是通过国际商事仲裁解决争议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必要的法律手续.提交仲裁申请的一方当事人称申请人,另一方称被申请人.关于仲裁申请书的内容,各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及各国仲裁法的规定大体一致,即主要包括: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的全称、地址;提交仲裁的事项及其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申请人的要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指定的仲裁员人数和人选等.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事仲裁作为国际商事活动蓬勃发展的产物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上包揽了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承认与执行问题上的半壁江山。因其在解决问题上的快速性、变通性、自治性等特点,作为一种商事争议的解决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商事仲裁制度在国际社会中的普遍应用,逐渐凸显出来我国对于仲裁制度立法上的缺陷。本文旨在针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的问题,从仲裁内部申报制度、我国法院对外国仲裁裁决在承认与执行方面的审查入手,寻求我国对于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执行落实方法,有效促进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商事活动交往。  相似文献   

5.
<正>一、网络仲裁兴起的原因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国际商事争议也随之产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加之国际商事争议的跨国性,使网络商事争议呈现出很多与传统国际  相似文献   

6.
董泽慧 《企业导报》2011,(20):153-15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并排除法院管辖。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常常发生歧义或约定不明。为了避免或解决这些语言上的问题,应尽可能采用示范文本,熟悉相关法律,并于争议发生后积极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我们仲裁协议认定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实践,比较国际仲裁协议的认定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商事仲裁协议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并排除法院管辖。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常常发生歧义或约定不明。为了避免或解决这些语言上的问题,应尽可能采用示范文本,熟悉相关法律,并于争议发生后积极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运行、磨炼而制定一定的规则,规则的价值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发展。与其说是人在制定规则,倒不如说是为了保障社会的有序化、快速化、可持续化的运行而倒逼法律人士来寻求规则的庇护。现今,国际商事的迅速崛起,仲裁规则被越来越多的人予以应用,用以解决快速发展的国际商事进程中不可避免衍生出的矛盾。而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是保证争议矛盾能否被使用仲裁程序解决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互关系中的牵连债务仲裁协议是否应该被认为是有效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交易越来越复杂化,涉及多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仲裁实践当中,当事人对建立仲裁第三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他们急切的渴望通过仲裁第三人制度更加快捷地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目前在上海颁布,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自贸区仲裁规则,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又取得新突破。据介绍,《仲裁规则》吸纳和完善了诸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先进制度:突破了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名册制”限制,确立了仲裁员开放名册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投资,势必带来大量的商事争议与纠纷。为了追求商业效率,当发生商事争议与纠纷时,企业更愿意选择仲裁这种方式解决。我国相关法律虽然没有明确禁止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但由于反垄断争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当事人将反垄断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情形并不常见。与我国其他解决民商事纠纷方式相比较,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独立性及便捷性等优势。因此,在不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鼓励当事人将部分反垄断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仲裁,通过完善我国的仲裁法及反垄断法的相关法律制度,将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芳 《企业导报》2011,(12):182
商事仲裁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为一种权力有被滥用的可能,因此需要完善的司法监督体制来制约。本文仅对我国商事仲裁司法监督体制的完善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仲裁在民商事领域是重要的解决纠纷途径之一,因其具有高效、便捷、保密的特点,使其在商事领域备受欢迎。而仲裁协议作为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提交仲裁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要件,更是仲裁法律制度的基石,在仲裁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法律实务中常常会由于仲裁协议无效而导致仲裁无效。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也是多种多样,基于此,本文拟对仲裁协议在法律实务中被认定无效的相关情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国际商事仲裁体制之下,仲裁裁决拒绝承认与执行制度可能会使胜诉方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因为仲裁程序瑕疵或错误而致裁决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又因为裁决未被撤销而不能申请重新仲裁或起诉.为保护胜诉方的实体权利,减少或消除胜诉方困境,应当取消拒绝承认与执行制度或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东方 《经济界》2015,(3):25-28
中国企业海外仲裁90%-95%的案件以败诉告终且金额巨大,原因:违约、观念淡泊、英语语言障碍。战略对策:一、早在197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二、学习新加坡实施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语言战略。权宜之计:举办"专业+英语+国际商事仲裁"硕士班,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律师各界力量。  相似文献   

17.
越南仲裁法的发展的确为商事仲裁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但是当前越南商事仲裁中的临时措施存在以下问题:法定事由适用标准的规定不明确;未规定仲裁庭有权确定不当申请造成损失的赔偿问题;因仲裁庭与法院权力的不平等,客观上导致仲裁庭发布临时措施的权力受限。文章拟从越南仲裁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内容中尝试分析以上问题,并给出修改相关法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为了逐步协调和统一国际贸易法,实现国际社会贸易自由化,制定《贸易法委员会公共采购示范法》,力图为各国颁布实施国内相关法律提供范本。在拟定、修改《公共采购示范法》的条文时采用"协商一致"原则。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贸易法委员会的此项工作,可以认为其所制定的《公共采购示范法》具有国际法渊源的性质,国家在制定其相关国内法时不得违背示范法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基于此,我国应重视《公共采购示范法》的制定、修改工作,以便既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又为国际社会法治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仲裁作为诉讼以外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由来已久,它表现了当事方于纠纷未启之时即欲通过求和之方式来解决纠纷的心态。无疑的是,作为解决争议双方之间争议的方式,其必须是以一种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因此,早在14世纪起,现代仲裁制度就开始形成和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对仲裁进行立法予以规范,约束,至近世纪,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频繁以及现代商业的形成,各国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逐步完善。由于仲裁中争议是提交给独立第  相似文献   

20.
随着商事仲裁的日益复杂化发展,仲裁第三人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是否应突破仲裁协议的效力进入仲裁程序中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本文首先结合仲裁自身的特性以及仲裁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比较分析对仲裁第三人作出界定;并阐述了学界正反两方争议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应该设立第三人制度,但须加以严格的限制,从而有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