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琛 《科技转让集锦》2011,(12):243-243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热情置身其中。作为当代青少年之—的技校生,沉迷网络游戏乃至网络成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已成为部分技校生的“电子海络因”。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商界》2009,(1)
如果你很享受吸烟的样子,又不喜欢尼古丁和焦油,那这款电子香烟绝对是你的首选。其顶部的LED灯在用户吸烟的时候会像真的烟头一样闪亮起来,同时会有气体进入口中,把这“烟”吐出去,看起来跟吸真正的烟没有任何区别,不过这“烟”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相似文献   

3.
《商业文化》2006,(12):2-2
听说一支“如烟”的尼古丁含量竟然和一包香烟的毒害相差无几,我有点侥幸。我抽烟,也一直想戒烟,有朋友劝我改“如烟”,我觉得那东西的价格太离谱了,没听劝,结果省钱了。可想想也愤然,那些一心一意想戒烟的烟民同胞招惹谁了,凭什么就花冤枉钱?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问题是当前网络普及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类新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最根拳的心理根源是人类本身存在着“去个性化”的特征.而网络的“去抑制性”正好迎合了人们这一心理特征并使其在网络使用的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成功应对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综合运用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当事人减少并最终消除自己的不适当或病态使用网络的行为,成功达到心理干预目的。  相似文献   

5.
如烟的革命     
《中国科技财富》2006,(5):20-21
作为戒烟产品的如烟,仅在2005年下半年就取得了2亿元的销售收入,预测200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 利用烟草成瘾大赚其钱的国际烟草巨头, 从此不再安宁。锐利的如烟,就像麦芒一样扎进烟草巨头的眼睛。2005年全球尼古丁替代疗法的销售收入不足10亿美元,但是如烟一旦突破烟民接受这个障碍,以全球13亿烟民的10%每个烟民消费1000元计算,这也是一个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如烟雾化电子烟,积累了全世界数  相似文献   

6.
网瘾对大学生形成了极大危害。大学生网瘾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客观条件,及个人主观原因。大学生上网是其情绪、心理的一种宣泄方式,其自控能力较差,上网成瘾,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只有在网络里才能找到自己。染上“网瘾”,戒除非常难,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和身体健康。网瘾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网瘾学生的引导要“堵”“疏”结合。全面介入,以帮助其戒除网瘾。同时,应对大学生增强网癍危害意识教育,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减少网瘾形成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中,有限理性可以被归纳出五个“准根源”:生理限制、不确定性、信息成本、制度和心智成本。本文将进一步理清它们之间的决定关系,将“伪根源”逐步剔除,最终得出有限理性的根源是生理限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覃彬林 《中国电子商务》2013,(12):184-184,186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尤其重大,特别是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例如上网成瘾后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带来了隐患。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网瘾”问题的现状、心理特点、成因等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又允 《商业科技》2009,(15):97-98
在工业时代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形式跟随功能”变成了“功能跟随趣味”,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元化。设计更多的以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为指向,使设计适应“消费者化”已成为设计的必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倪云虎  徐佳佳 《商业时代》2005,(5):71-72,66
对网络游戏这种无形产品的消费中,存在着广泛的成瘾现象。本文在回顾了经济学中已有的成瘾性行为理论后。结合网络游戏消费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模型,试图解释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11.
康伟 《消费导刊》2009,(1):203-203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还有一个庞大的成瘾人群成年人的网络成瘾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某种程度上,成人网络成瘾的危害远远大于未成年人,原因也更为复杂,干预也更为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成人网络成瘾有着复杂的生物、社会和心理原因,干预的难度也大,全社会应该引起对成人网络成瘾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推广与普及,网络游戏也随之发展,许多青少年产生了网络成瘾等不良情况,这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较为广泛和严重。研究青少年人际关系与网络成瘾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求得解决现当代网络成瘾情况严重的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25份有效问卷,对游戏时长、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并得到以下结果:(1)网友关系与网络成瘾程度相关显著,呈正相关;(2)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程度相关不显著;(3)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程度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2):38-39
本研究以某二本院校作为代表,利用问卷和调查筛选出网络成瘾个案,运用问卷、量表和访谈等个案研究方式,对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在深层原因,为高校网络建设和网络成瘾干预提出建议。结果发现:1.网络成瘾因素分析,其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被试对于网络的沉迷程度。2.根据个案研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成因模型。学校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成瘾者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刘晓宇 《中国工商》2002,(4):118-121
许多人下海创业,完全都是一种“冲动”,不像现在非要有什么完善的“商业计划书”。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不是凭着一股子激情和“赌性”,许多事情都不会发生。创业者经历各有不同,但无论在起航之前你的“船”有多大,都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6):293-294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转型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当前互联时代,青少年和互联网的偏差结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群体——网瘾青少年群体。本文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运用"人在情景中"的理念,选取了浙江省温州市某初中生作为案例进行介入研究,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了完整的介入,对自己介入的过程做了介绍,最后对整个介入做出了总结和反思。从介入进程和效果来看,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行性,但也有诸多需要反思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青少年因父母出国、下海等原因,其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网络成瘾受诸方面因素影响,如,家庭、社会、学校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出发,阐释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试图从朝鲜族家庭教养方式为切入点,提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推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成瘾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与物质成瘾、病理性赌博者一样,在决策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成瘾者相似的情况。通过对33名男性网络成瘾大学生和15男性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选择的风险项比例显著多于非成瘾大学生,且心理安全线更低。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两组被试进行扫描后发现,网络成瘾组被试在右侧前辐射冠处的白质M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意味着网络成瘾组被试在该脑区的白质纤维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被试,且纤维束更长。说明网络成瘾者决策能力受损,其脑部生理机制所形成的决策障碍改变了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激励,顾名思义它是“激”和“励”的组合,激励实际上是一个外部引导行为来激发内部动机的过程。我们所说的激励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目的,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愿望、兴趣、情感等需要,有效地启迪员工的心灵,达到挖掘员工潜力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冯春虎 《消费导刊》2009,(9):202-202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成瘾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根据现有文献对互联网成瘾的概念、诊断以及影响因素作了简要总结,介绍了互联网成瘾的现有治疗技术,提出了网络成瘾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情况,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及自己编制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调查表,在互联网上发布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收集到312份有效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高达76.6%,影响因素可能与手机的诱导功能、不同理想信念、个人受挫情况、亲友带动情况、个人交际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