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比较了不同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并购与新建、独资与合资的各国选择经验和选择影响因素,最后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从投资动机看,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并购、合资为主,从东道国的外资政策看,我国的产业转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家,进入方式应以新建、合资为主,从投资规模角度看,我国自然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合资为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投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分析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寻求型、技术导向型、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灵活运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合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与投资区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有效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对62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投资动机的视角分析了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营商环境总体上对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当出于不同的投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各异;出于市场、自然资源寻求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负相关关系;而出于劳动力、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正相关关系。本文考察营商环境的具体方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发现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等5个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信贷则起到负向作用,而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和登记财产则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40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投资引力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发现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和金融发展寻求动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具有寻求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对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动机不明显,中国在制度寻求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表现出不同的安排。以上结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走高,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却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影响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从全国层面总的数据看,制度因素和金融发展对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从地区内部层面来看,制度对东部地区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受制度的影响;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 2007-2018 年对 169 个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从市场寻求动机与资源寻求动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进行区位选择时的影响因素。 结论指出:我国在选择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重点考虑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要素禀赋,对汇率变动有负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制度观和行为学视角下,母国与东道国腐败程度的差异影响投资者对风险和机会的感知从而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以及2003—2011年中国对168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腐败距离对中国是否进入东道国开展直接投资并无显著影响,但对进入东道国后的直接投资规模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区分腐败距离的不同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等投资动机后,结论依然成立;相对于欧洲地区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在非欧洲地区和金融危机后在腐败距离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拥有更多的OFDI存量。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敢于在腐败程度与母国差异较大的东道国开展投资经营活动,但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防范以推动对外投资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3—2013年33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使用Ward聚类分析法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划分为3类: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对这3类国家和地区分别进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资源寻求型动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同时我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与我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与出口的关系则较为微弱,人民币的升值和东道国对待外资的欢迎态度以及我国对东道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MartinRoger的自由资本模型,对其进行进一步推导和参数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出口拉动的特征。因此,我国应保持和加强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并积极推动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供需宏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企业微观层面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供给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进步、进口供给。产业方面主要包括边际产业转移、产业关联、产业竞争。企业方面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其原因一直被广泛关注。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原因来看,我国企业投资非洲主要是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文章使用2005~2009年我国对非洲51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验证了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型原因、自然资源寻求型原因。我国应该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将一些产业的生产转移到非洲,实现南南合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改变以往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动因采用行为导向的分析思路,试图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导向入手,通过建立混合面板模型,分析市场驱动和自然资源驱动两种内在力量对中国OFDI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中国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特征,中国OFDI受东道国绝对和相对市场规模的影响显著,且相对于发达东道国家而言,发展中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的吸引力。此外,双边贸易联系的增强、东道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政治风险的降低也是促进中国OF-DI流入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除了水平型投资和垂直型投资以外,出口平台型直接投资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1980-2004年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数据,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在华直接投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投资动机趋同,我国大陆地区成为了香港地区、日本和美国这三个主要投资来源地的出口平台。但是与新加坡和爱尔兰这两个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平台型国家相比,外资企业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我国并不属于出口平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利用温州民营企业微观层面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因市场开拓与生产转移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更为细致地,民营企业针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具有市场开拓动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具有市场开拓与生产转移动机;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兼具市场开拓和生产转移动机,而销售服务业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仅具备市场开拓动机。此外,研究也发现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有资源获取动机。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兴起激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动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也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归纳发现,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为集中,受东道国因素影响较多并大多有市场推动;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复杂多样,主要受母国因素影响且政府政策推动具有较大作用。这一比较研究也表明,在我国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应先考虑并区分不同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差异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尚存在投资动机不明确,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投资主体过于集中、缺乏政府积极引导与监管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需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素质及外商投资企业准入门槛,加快对发达国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投资.强化政府作用,完善金融体系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北部沿海地区等区域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东部沿海地区等则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影响我国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因素和程度的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影响大部分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非常小;区域对外开放度、货物贸易密集度仅对部分区域内少部分省市有显著影响;区域要素禀赋显著影响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其中,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影响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出现水平型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的萌芽,且其产业内贸易更多的体现为由产品差异推动而不是规模经济的推动,但推动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突破了同质消费者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带有消费者异质性偏好假设的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模型,用于刻画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5年中国对98个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利用时变系数模型检验转型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受到企业投资动机和东道国需求结构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且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战略调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呈现出由资源寻求向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转变、需求端不断拓展与深化的动态演化趋势。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造成上述变化的重要内生推动因素,政府力量则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端,并且只是起了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