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而流通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明确新型城镇化给流通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包括加快制度改革,落实人口城镇化;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提升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村镇连锁经营和农村第三方物流等。  相似文献   

2.
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又在流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城市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发展城市和流通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流通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对消费具有引导作用;对分配和再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量之一,而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也是构成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城市和流通的互动作用极大促进了二者的积极发展。做好不同城市的定位、充分利用各城市的优势、发挥城市作为连接点和集散地的重要作用等措施都会使城市和流通业得以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国建 《商业时代》2013,(10):4-8,2
扩大内需首先是以消费者和市场为导向,而流通业则在消费者、市场和市场的各种供应链之间承担着先导与传导的重要作用,在商品与服务产品的实现上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使中国的流通业能够承担起这种攸关重要的先导、传导和消费实现的作用,政府必须出台促进流通业健康发展的新政,以促进中国经济内需增长。根据中国流通业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中国流通新政构想。  相似文献   

4.
新疆流通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针对新疆流通业在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征,必须从提升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强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建设、促使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快新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通业发展和消费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流通发展促进消费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然而两者间协调发展的关系却鲜有论述.文章运用DEA模型和相关资料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和消费增长的协调促进关系作了分析和论述,进而判别二者相互支撑的有效程度.综合来看,我国流通业发展对消费的促进效用要强于消费对流通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中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战略地位。随着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流通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也在不断加深。为促进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必须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方向,从扩大商贸市场规模、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入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和引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向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转变,构建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的问题。健全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由投资和出口推动转向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要保证我国农业长远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就必须在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业等方面,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依据在近年在国家商务部从事商品流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切合实际地针对我国农村现代化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概括地提出了发展农村现代化商品流通体系,扩大国内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按照“十八大”精神,正确理解新阶段商贸流通业在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功能,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和提升国家经济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功效;要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上述功能,必须处理好流通规模与流通结构的关系、流通增长速度与流通增长质量的关系、流通稳定发展与流通创新的关系、流通硬件建设与流通软件建设的关系、流通国际化与流通本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消费方面,流通业在商品流通的终端起到了繁荣市场,促进居民消费,推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生产方面,流通业则在商品流通的前端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琪 《商业时代》2014,(32):6-8
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主要表现为:通过引导市场供求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循环效率提升、促进国内就业水平提高和推动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但受我国流通业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扩大内需作用的发挥。文章最后以扩大内需为视角,提出了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hi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Premier Wen Jiabao brought up the "24 words" principle this year, in which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increasing capital growth" is an important one. Premier Wen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omestic demand, especially the consumption demand a lead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Secretary Wang Fuhong said in this interview that in order to exert all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consumer demand on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云  龙伟 《中国市场》2008,(6):60-61
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相似文献   

14.
探究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双循环”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文章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传统供需体系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互联网通过增加商品供应的多样性推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还存在“通过降低价格水平促进消费”的价格间接效应以及“通过增加企业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消费水平提升”的收入间接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本地流通业专业化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居民消费扩张作用主要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双向融合过程中的转型阵痛。研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之间消费不平等的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最为显著。因此,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在推动消费市场扩张中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弥补本地传统流通体系阻塞的劣势。  相似文献   

15.
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倾向,不断变更总体消费规模和服务型消费比重,以实现整体消费与局部支出协同增长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增强二者协同增长水平和推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则需要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共同调节和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为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如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文化宣传和引导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对内需不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尚未取得预期效果。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长期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正确对待传统的消费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扫除消费体制障碍,优化消费的制度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消费硬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我国居民的基本消费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消费分层特征和消费结构特点,全面考察了微观消费决策的行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和结构的经济性、社会性因素。研究表明,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厘清我国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统筹推进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经济循环,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匹配,畅通交易网络体系并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建立。研究进一步指出,需要统筹一揽子政策体系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综合权衡宏观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因素。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的本质在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致力于综合国民经济循环理论演进脉络和现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新发展格局研究,构建包括循环内容、循环机制、内外循环依存关系的双循环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框架系统梳理我国发展实践和国内国际循环现状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经历了封闭失衡的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初步发展、国际大循环驱动、做大国内循环等多个发展阶段;2008以来我国国内循环比例大幅提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具备实践基础,但国际循环仍是重要牵引力,促进循环的创新动力和需求动力不足,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导关系仍有待转换。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改革破除堵点,强化创新和扩大内需双向发力,以国内引力场集聚全球要素资源,形成以我为主、内外协同的国内国际循环互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必须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概括起来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本化,这是商品流通企业的本质,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上,也体现在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是零售业制胜法宝、立业之道、操守之本;二是现代化,这是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前进的动力,必须在经营理念、科学管理、营销模式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讲究效率、提高效益、重视效果、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支柱和基础作用;三是多元化,这体现了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动态性,要求多种经济成分、大中小流通企业、多种流通业态并存,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四是一体化,这是复杂的流通过程整合的目标,也是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对流通过程的共同要求,应实现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的一体化、商品流通和服务流通的一体化、城乡流通的一体化;五是层次化,要求构建多层次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扩大内需,保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六是立体化,在发展现实的商品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支持虚拟市场的发展,构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现场购物和网上订货相结合、传统市场与新兴网络市场相结合,并形成互促、互补、共存的立体式商品销售体系;七是连锁化,核心是通过连锁架构产生规模效益,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而"中国商业连锁化,连锁商业中国化"是中国商品流通发展的主要趋向;八是市场化,需要继续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粮食流通政策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等途径,粮食流通政策对内需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在建立粮食流通政策变量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对粮食流通政策的内需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对内需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