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披露位置不够统一化,披露内容过于形式化,披露依据多重化等,基于此我国应尽快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评价标准的内容与格式,强化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增加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披露。 相似文献
2.
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会计丑闻的相继曝光,引起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关注。上市银行作为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收益、推进储蓄向投资转移的。银行承担的风险状况,以及内部对于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控等程序的完整性和充足性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美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向强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须经验证并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及萨班斯法案的影响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不充分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建议我国应通过整章建制、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4.
内控信息作为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地被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有效性。本文以多家上市银行多年财务报告信息为依据,归纳出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对完善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现有政策指引和理论研究中"实质性漏洞"概念的缺失,使得我国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极其匮乏。本文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年报中各部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特定年度突然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缺乏统一的评价审核依据,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倾向于同职责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权、培训的缺乏、不适当的对账有关,最常见的账户特定式实质性漏洞主要与风险资产的管理不当有关。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明确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相关主体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等措施,提高和改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市银行掌握着国家的金融命脉,承担着一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任,因此对上市银行内控信息的披露现状,尤其是对内控的实质性漏洞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现状,并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和改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步入正轨,但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内控案件仍然频发.本文围绕上市商业银行展开研究,分析内控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为加强银行管理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依据,结合金融监管对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ICIDQI),对2011年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评估检验,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差别大,呈现出制度变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美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向强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须经验证并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及萨班斯法案的影响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不充分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建议我国应通过整章建制、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双向互动,并对公司代理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ICIDI),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和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与显性代理成本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隐性代理成本变量总资产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观测的财务绩效变量ROA和ROE均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对隐性代理成本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显性代理成本和隐性代理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再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审计对于银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中国各上市银行加快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步伐,但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地位、独立性和权威性、方法论、信息化、行业标准化和团队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关的完善建议包括:从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上确保内部审计的地位;更加充分重视风险文化的建立;更加注重对审计方法论、技术和内容等的精细化研究;培养专家型和研究型的审计人员;开发更多的计算机审计技术;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银行业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14.
分部信息的披露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公司出于竞争投资者有限的资金等目的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因.由于分部信息披露存在成本,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将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权衡来决定分部信息披露.由于分部信息披露的外部性、分部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不能完全依赖于自愿披露,必须对分部信息披露进行适度的管制,强制公司披露分部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个人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与内部控制披露管制相关的政策含义。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个人投资者的风险认知具有显著影响,但投资者对不披露任何缺陷与披露重要缺陷并没有进行差异化的风险认知反应;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程度对个人投资者的风险认知无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还发现,对管理者的信任是内部控制缺陷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影响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使用程度越高,越能强化内部控制缺陷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跨行业、跨国(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在决策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信息。信息使用者不但要关心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营情况,也要关注企业各个分部的信息。本文介绍了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情况,考察了在促进美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发展方面不同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效率评价和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效率评价和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考虑目前内部控制效率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信息披露工作中的不合理性,分别就效率评价和信息披露两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综合评价模型和优化方向,以期达到促进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