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鲜切花园艺合作社,由马氏三兄弟牵头于2004年9月成立,入股社员189户,注册资金100万元,扶郎花种植面积达3000亩,每年上市2.8亿枝,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平均每亩产值为1.2万元,净利0.8万元,带动农户1000多户,广大花农增收十分显著。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通海县十街村种植玫瑰花的花农,为了使鲜切花直接进入交易市场,减少中转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于2004年7月18日自发创建了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理事会的带领下,严格按合作原则办社,为花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做到物资供应、生产标准、定级包装、种苗培育、产品品牌、产品销售"六统一",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玫瑰花产业的发展,成为云南省专业合作社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礼嘉新南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会员数由最初的68户增加到6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亩。2003年合作社葡萄销售量超过200万公斤,销售收入1300万元。葡萄种植户的户均葡萄纯收入达4万多元,葡萄成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南葡萄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合作社的两大“法宝”: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礼嘉新南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经过5年的发展,会员数由最初的68户增加到6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亩。2005年合作社葡萄销售量超过300万公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葡萄种植户的户均葡萄纯收入达4万多元,葡萄成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南葡萄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合作社的两大“法宝”:“法宝”之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是统一新品种引进、推广。合作社成立之前,种植的品种基本全是大路品种巨峰和藤稔,这两个品种上市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3月,从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的段杰鑫,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就业道路——返乡创业办起了鑫磊种植专业合作社。8年来,他创办的合作社由原来的5户农民入股,发展到今天的187户农民入股;种植土地由原来的51亩发展到今天的3045亩;年产值由原来的5万元发展到今天的700多万元;农民每年每亩土地的分红由原来的100元发展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平阴县民发土地托管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目前,这家最初由13位农民共同出资308万元成立的合作社,秉承"民发共富、科技兴农、双赢发展"的理念,以半托、全托、入股三种模式吸纳农民入社,走规模生产的路子,土地托管服务面积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8.78万亩,由县内发展到县外,实现了跨地域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2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顺应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需求,2010年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了"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的口号,开始为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初期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耕种面积达到5000亩;托管服务面积12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3000多农户。为了让服务更有针对性,让农户更有选择性,合作社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温江区富农蔬菜合作社于2007年8月由张绍发等5人发起成立,专门从事蔬菜种植、销售及相关业务服务,短短的6年时间里,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核心成员180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种植基地规模由当初的380亩发展到20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合作社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创立提升品牌、平抑蔬菜价格、带动成员共赢的目标,不断对传统的蔬菜种植销售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采取了"蔬菜直销配送"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1、生产状况。截止200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花卉种植面积9万亩,总产值29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49875亩,产量16亿枝,有40余个品系300多个品种。花卉生产企业350家,从业花农1.5万余户。建成14公顷自控温室大棚,150公顷钢架大棚,30公顷自控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的关注,一些大学生自愿加入进来.两年前,由大学生创办的青海省循化县昌源菊芋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合作社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由580亩增加到800亩.合作社经营收入由成立初的70多万元,到今年预计将达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顺应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需求,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了"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的口号,开始为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初期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耕种面积达到5000亩;托管服务面积12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3000多个农户。  相似文献   

12.
<正>短短几年时间,入社农户由十几户发展到153户,种植面积由1100多亩发展到2680亩、辐射面积8000多亩,各种插秧机、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拥有年产2500吨的稻谷加工流水线、日产60吨的大米加工厂、贮粮2000多吨的仓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的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日新月盛。返乡创业催生合作经营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源头还得从理事长袁虎返乡创业说起。2008年,23岁的袁虎辞去了年薪  相似文献   

13.
生态名片     
<正>启东市多吃点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于2011年11月,由启东多吃点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和农户共同发起成立。383户农户以拥有的土地入股,农户占股51%,多吃点公司占股49%,农户取得土地租金、股份分红、劳务三项收入。合作社目前占地1000多亩,其中钢架设施种植面积450亩,露地种植面积400亩,水面养殖面积100亩,养猪场面积50亩。合作社实行"种粮种菜+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合作社成立11年来,成员由18名增加到455名,出资额由5.1万元增加到550万元,种植面积由300亩扩大到3232亩,其中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600亩,年经营收入由80多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示范社,注册的"和睦涧"商标获南京市著名商标,"和睦涧"牌大米连续7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理事长魏统田先后被评为吴仁宝式优秀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农民合作社百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海阳市永平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海阳市旅游度假区庙头村,合作社自2008年8月成立至今,在理事长陈少勇的带领下,成员从最初的19户增加到60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资产总额500万元,年产量20000多吨。按照合作社要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诗进葡萄种植股份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北碚区金刀峡镇150户农民进行葡萄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118亩,带动农民种植面积25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夏黑、巨玫瑰、白玫瑰等。据了解,诗进葡萄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规程与普通葡萄技术规程不同,该葡萄生产过程按"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葡萄技术种植,按照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以保持或增加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水蜜桃名声鹊起,快速发展成为苏州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农产品,究其原因,在于该镇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实现了水蜜桃产业从"庭院经济"到"致富产业"的飞跃.全镇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种植农户2000多户.2012年,全镇水蜜桃总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收1255元. 重抓关键环节,助推水蜜桃产业发展 为推动产业发展,该镇以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切实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名不见经传的浙江省三门县花卉苗木产业,短短3年间异军突起,种植面积以过去的几百亩猛增到5000多亩,专业种植农户发展到400多户,产品不但畅销省内各地,还远销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苗农人均年收入有一二万元。 创造三门苗木产业奇迹的,是一位34岁的年轻人——该县欣禾花卉种苗专业合作社主任卢民坚。据统计,卢民坚创办的这个合作社拥有3500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5789万元,机械装备132台套,辐射面积50万亩。入社成员已由2010年的7户发展到1014户,入社土地由1100亩扩大到5.6万亩,合作社盈余由亏损到2016年的亩分红604元。先后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仁发"何以崛起坚持土地入社,实行股份分红。合作社运营之初,仅靠租赁1100亩土地和代耕作业维持生存。由于土地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骥凌果蔬销售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7年9月,地处老港农业功能板块,种植面积530余亩,带动农户127户,其中社员36个,为浦东新区农业示范基地。合作社种植"8424"西瓜、甜瓜,另外还种植200余亩优质大米,为老港水稻丰产坊。在种植基地内,水域面积为65亩。合作社充分利用水域面积,发展淡水养殖。在种植基地东端,为30亩葡萄园。骥凌合作社在2008年上海西瓜评比中获银奖;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