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出动员令,强调指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夙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因宏大而震撼,因深情而感动;因历史而自豪,因远观而坚定;因底气而振奋,因主心骨而坚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是向全党发出了面向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奋发新作为、创造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政治宣言,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和"集结号",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坚强意志,铿锵有力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光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典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人民情怀,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催人奋发奋进!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1979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从那以后,"小康"成为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锐意进取谋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习近平(2021b)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成就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讲话时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21年8月,江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将"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升为"十四五"时期江苏实践"六个率先走在前列"美好图景的具体实现路径之一.江苏在经济发展条件、人均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同步、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和基础."十四五"时期,江苏应聚焦"微观居民-中观城乡-宏观区域"三个维度,以推动个人机会均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包容性发展进程中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韩源 《财经科学》2021,(7):13-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集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一篇动员全党同志在新的起点上,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新辉煌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95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95年奋斗取得光辉业绩的宝贵经验,在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的同时,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充满信心地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断.这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的生动阐释,也是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当代表达.深刻诠释了中国在新时期推进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即以人民需求作为经济发展内在驱动、以人民力量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民共享为经济发展的评判标准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并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重大而庄严的历史时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庄严宣告""光辉历程""光明前景""党中央号召"等响亮词语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深受触动、倍感鼓舞. 一是五个"庄严宣告",振奋人心.回顾了百年来我们党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二是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0.
回首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呼应中国的历史使命中诞生,在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在服务中国的历史主体中壮大."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深刻总结,这一总结和论断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白永秀 《经济管理》2021,(12):14-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明确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并总结和论证了这一历程中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每一次飞跃都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使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渐丰富完善,不断为中国发展开辟新道路、拓展新埔界.  相似文献   

12.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之源,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百年以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踏上了新的奋进征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其中,后两次巨变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的,老百姓形象地说:"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人民至上,核心在"人民",根本在"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从历史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理论逻辑看,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从政治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追求;从现实逻辑看,人民至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日益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两个千年、两个世纪更迭交替的历史制高点上,发表了重要的“七一”讲话,高度概括了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是我国面临新世纪的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讲话》用一种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回顾和展望了两个百年巨变:其一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其二是“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讲话》开头的两个80年对比,到结束的两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举措,为江苏"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这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其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与内涵 1.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一部人类思想史就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理念,西方古代历史上苏格拉底的"至善的生活"、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生活",乃至现代马斯洛的人的欲望需求层次理论等,都是人类贤哲对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及理想社会美好生活境界的构思和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