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配套支持。村镇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生力军,有效填补了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与不足,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分析研究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以期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村镇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蔡旺 《南方农村》2012,28(2):51-56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文章采用文献检索与判断抽样调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村镇银行的USP。其USP主要体现在:宏观环境良好,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及重点支持村镇银行;得到商业银行、经济实体、社会民众的积极响应、参与;申请筹建、开业相对较容易;操作流程简化,决策链条短,存贷款灵活、方便;客户群体有地域性,易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创新产品品种;后续发展能力强。这样有助于村镇银行的良性循环发展,以弥补农村金融空白,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增加金融供给,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使“三农”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在特定地区以特定的产品服务特定的人群。然而,现实中村镇银行却面临严峻的"瞄不准"问题,这不仅背离了政策初衷,也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自2006年银监会发布改革新政准入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来,村镇银行的发展已经10年了。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412家,其中开业1371家,筹建41家。村镇银行不仅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三农"和小微的重要力量,也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方面被寄予厚望。根据《村镇银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袁梁 《农业经济》2012,(10):125-12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了三十多年,发展中遇到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村镇银行便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适应我国农村新环境下经济发展的金融辅助机构。本文就我国村镇银行的展开了分析论述。首先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定义与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产生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三农”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出新挑战新课题。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科学引导、扶持和助推“三农”发展,是当前金融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探析金融支持“三农”创新问题,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组织课题组,对省联社成立以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6.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缺位、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投资多元、种类多样,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改进和加强农村和城镇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镇银行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有效增加了农村的金融供给,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农"发展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和农村金融服务严重缺失的状况,从2006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实施"金融富区"战略:坚持以农信社改革为基础,以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核心,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整合区域内的金融资源和民间资本,建立农村金融配套服务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农村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金融支农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金融抑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进步伐。对此,笔者从农村融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金融深化政策以期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网点较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偏低、金融产品体系设计与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难以匹配、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等方面。2006年,国家通过调整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就是  相似文献   

10.
村镇银行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小微金融机构,对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金融平衡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其经营业务的逐步深入,村镇银行的深层次发展面临诸多障碍,急需针对村镇银行“三农”市场定位,构建适宜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村镇银行是我国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共成立了23家村镇银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整体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但在融资渠道、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各村镇银行应找准定位,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亦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监管条例,帮助村镇银行发展步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金融网点进社区、入村镇,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及社区金融服务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联社、上海农商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金融机构,立足于改善社区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三农"服务力度,探索金融服  相似文献   

13.
村镇银行是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弥补我国农村金融空白、缓解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等问题。但从孝感市几家村镇银行的调研中发现,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点单一、定位偏离、竞争力差、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村镇银行的内部完善和监管部门的外部支持,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三农金融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金融领域优先服务三农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支持。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造成了农村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存在金融资源配置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就地方性金融机构如何在服务三农发展时,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发挥作用,以及更好地满足三农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菊兰 《南方农村》2009,25(6):75-78
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总体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2009年2月1日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足以说明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鉴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村镇银行是我国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共成立了23家村镇银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整体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但在融资渠道、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各村镇银行应找准定位,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亦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监管条例,帮助村镇银行发展步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农村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抑制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消除农村金融抑制,进行金融深化改革。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供给型金融抑制和需求型金融抑制,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扩大农村金融借供给及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柳松  林贤明 《南方农村》2011,27(2):62-65
摘要:作为农村金融新一轮制度变迁标志的村镇银行正陷入传统农村金融中介发展的规模误区之中。本文通过考察村镇银行规模扩张的现状和剖析其中的内在动因.探讨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小型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和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得出村镇银行只能进行适度规模扩张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了调整政策目标、转变经营理念及优化金融服务等转变村镇银行规模扩张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考察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资金支持现状和变化趋势,具体分析了南海市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空间及其矛盾,并对如何改善南海市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三农”有效支持力度、促进南海市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近年来,金融在支持“三农’誓殳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无论在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在业务操作和组织体系设计上,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与目前金融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脱节,造成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倾斜“三农”,集合多方金融力量,形成扶持农村建设的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因此,解决“三农”融资困境依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