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张荣 《金卡工程》2010,14(10):84-84
恶意诉讼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使诉讼功能发生了异化,应当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在司法实践中,立案法官应当注意对诉讼的正当性进行必要审查。对于恶意诉讼的受害者来说,权利救济必不可少,并应得到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赵芳 《金卡工程》2009,13(4):83-83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诉讼权利保护的强化,司法的积极功能逐渐被人们认同,诉讼被视为解决纠纷的理性选择。但近些年司法实践中民事恶意诉讼行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民事恶意诉讼概念的基础上,就规制过程中相关的几个问题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雯 《金卡工程》2009,13(11):203-2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的存在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通过诉讼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而绝大多数,都是利用专利进行恶意诉讼来达到目的。本文通过一个系列案件,引发对我国专利制度的思考,并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崔双喜 《金卡工程》2010,14(7):88-88
民事诉讼活动本应是民事主体借助人民法院的审判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纠纷解决方式。然而近年来,少数当事人却通过伪造各种假象的手段提起诉讼,骗取法院对自己有利裁判,利用国家审判权"合法"侵犯他人权益,并且这种虚假、恶意的民事诉讼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设计重点关注保护众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免受侵害或侵害危险.众多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易遭受侵害,金融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亟待完善.本文比较了各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的主要模式,对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消费者公益诉讼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袁萍  胥爱欢 《中国金融》2022,(12):93-94
<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理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规制度,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开展专项清理整顿行动。但是,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即便账款被大型企业恶意拖欠,出于维系与大型企业的商业合作关系考虑,也不愿意采取诉讼、仲裁等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陈嘉欣 《金卡工程》2010,14(9):113-113
股东派生诉讼是中小股东对抗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的一项救济措施。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同样为了中小股东的实质利益,出现了派生仲裁请求权。我国目前在派生仲裁请求权方面尚存在立法空缺,需要协调《公司法》和《仲裁法》或者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股东代表诉讼可否提起仲裁进行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李春华  黄纯楠 《金卡工程》2010,14(9):112-112
有"东方经验"之称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以和为贵的儒家传统影响下"着重调解"已成为民事诉讼中一种司法政策导向,但诉讼调解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当事人利用调解制度的疏漏和不完善进行恶意调解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呈多发趋势。目前国内司法界在"调解热"的背景下对调解的积极面关注有余消极面关注不足,致使实践中难以应对恶意调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中恶意调解现象的概念及分类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其有更深的认识,让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裘力 《投资与合作》2024,(2):144-146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商业纠纷也随之增多。一些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利用诉讼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攻击,导致诉讼资源的浪费和司法资源的滥用。文章首先对商业纠纷滥用诉权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的表现方式,接着分析了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制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部以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宗旨的《侵权责任法》已于今年七月一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1.
闫向东  闫艳 《金卡工程》2008,12(12):146-146,104
论文针对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以及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控辩失衡的现象,主张建立控辩均衡的诉讼模式,以加强辩护律师在审前程序中诉讼权利的保障.同时引入控辩双方协作的诉讼理念,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确保审判公正的基础上提高诉讼效率,并保证控辩双方在诉讼中较为充分的对抗性,从而促进我国法制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吴银辉 《金卡工程》2010,14(2):56-57
精神损害是指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能以金钱衡量的精神或肉体痛苦及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所给予的一种财产的赔偿。植物人和精神病人虽然无痛苦感受能力,但依然享有权利能力,由于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及精神利益的损失同样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是该权利须由其代理人代为行使。构建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保护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莹 《金卡工程》2009,13(11):200-200
近年来,证券市场因为证券欺诈行为引发的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导致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与我国证券欺诈案件民事诉讼方式不完善不无关系。本文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出发,结合证券欺诈案件的特点分析代表人诉讼制度在适用证券欺诈案件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完善代表人制度的建议,以期代表人诉讼制度功能得以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14.
张元振 《银行家》2008,(2):116-117
依法诉讼作为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手段,对遏制恶意悬空、逃废、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确保金融业稳健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4月1日,<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取代已经适用19年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诉讼费用的交纳范围、交纳标准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金融案件诉讼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炜 《金卡工程》2010,14(7):130-13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可以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且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进行了具体地设计,包括对行政诉讼适用法院、适用范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注册制改革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证券侵权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新《证券法》95条创设证券集团诉讼制度以期破解群体性证券侵权纠纷困境。由于该条文仅对制度做出了指导性规定,因此亟待细化制度实施规范、设计制度适用条件,从而为中国版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陈琍 《财政研究》2011,(8):60-63
本文首先阐述了恶意税收筹划产生的背景及含义,然后对应对恶意税收筹划的措施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最后,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税务机关应对恶意税收筹划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是维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最后屏障.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者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案件持续增加.由于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案件具有专业性强、参与主体多、影响面广等特点,以及相关诉讼指引缺失、制度设计缺陷、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等原因,目前的诉讼体制不适应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形势的需要,案件立案阻力多、取证难度大、审理周期长、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民事赔偿诉讼程序难以全面铺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信心.本文通过对证券市场民事赔偿诉讼案件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案件诉讼机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流通背景下恶意并购的新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恶意并购的动因,分析了恶意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总结了恶意并购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恶意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及监管机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常洁琨 《金卡工程》2009,13(11):120-120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仅可以提高诉讼效率,还能在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达到和解息诉的目的。为了使刑事和解制度能在我国有效运作,作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