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继高盛“养猪”之后,国际投行再次进军餐饮业,凸现了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对于所投行业“变脸”的过程。因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餐饮等传统行业成为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新的青睐对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8,(6):60-60
据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统计.200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12%,比5年前增加了12倍:高盛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国。而在2008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也做出类似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人物/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2,(11):13-13
辞职高管痛批高盛企业文化 高盛集团(GS)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与非洲区衍生品业务经理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3月14日宣布辞职.并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对高盛进行了强烈批评。史密斯批评高盛的企业文化是“我所知道的最具毒害作用和毁灭性的。”他说“该公司的运营方式和赚钱思维持续将客户的利益放到一边。”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5):50-50
高盛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减缓,一年后对美元兑人民币将升至7.34元。此外高盛还预测,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外储国,中国今明两年的GDP增长将分别滑落至9.6%和9.1%。  相似文献   

5.
高盛首席执行官贝兰克梵在5月份的年度会议上说:"人们已经把矛头指向高盛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如何对待客户。"真实的谎言2007年初,房市危机恶化,高盛却忙于出售其长期客户华盛顿互惠银行所发行的,极具风险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  相似文献   

6.
王维 《环球财经》2010,(5):58-61
殇:意为悲伤,非死亡;沦陷:意为陷入不良境地,非被占领。高盛——中国远洋;高盛——东航;高盛——国航;高盛——中航油;高盛——深电南;高盛——太子奶……只要细细盘点这些跟高盛瓜葛过的中国企业,高盛所到之处,均曾留下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国会与政府对高盛的“利用危机赚钱”及“欺诈”指控升级之后。高盛陷入了一场危机。 事实上,高盛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不仅只是“利用危机赚钱”这么简单。来看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8.
“过去几周是一段艰难的时期”。5月14日。“欺诈门”事件发生28天后,高盛新闻发言人在对本刊发来的独家回应中如此坦言。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身为全球最具声望的国际投行,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涉嫌欺诈而起诉。消息一出,全球哗然。“欺诈门”事件也引发中国各界纷纷议论和高度关注,因为中国是高盛的重要市场。高盛在中国的客户,涵盖中国政府、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高盛不是无罪,只是强大到可以合法脱罪而已。容忍高盛就是纵容一种“掠夺式”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盛不是无罪,只是强大到可以合法脱罪而已。容忍高盛就是纵容一种“掠夺式”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董露茜 《新财经》2013,(11):54-55
高盛招揽先进人才,追逐高额利润,风控意识极强。尽管名声显赫,却极具忧患意识和自省能力。在中国市场,高盛的每一次增股和减持都会引发媒体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今年10月中旬,高盛集团旗下公司清仓所持吉利汽车股票,套现超3亿美元。此前高盛清仓工行股份,7年共获益72.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主席、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曾一手打造了"金砖国家"概念和理论,成为高盛最近10多年来经济预测的理论核心。2013年2月,当高盛向全球发布书面声明,宣布"吉姆·奥尼尔将从高盛退休"时,许多人大吃一惊。彼时,奥尼尔本人还没有想好下一步的去向。在不以预测世界经济为职业之后,吉姆·奥尼尔将会做些什么?3月26日,吉姆·奥尼尔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吉姆·奥尼尔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镇》2004,(9):21-24
方风雷与高盛的合作,高盛终于可以以大投行的身份介入到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去,在这个为“国企解困”而建立的股市中,这些跨国投行有什么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盛——巨大的美国泡沫制造机连载之三 高科技泡沫破裂,高盛的诸位都忙着回家数钱去了,蛰伏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不甘寂寞重出江湖。嘘……小心,下—个上当的或许就是你了  相似文献   

15.
曲双石 《环球财经》2011,(4):110-111
德拉基在高盛任职的四年,正是高盛协助希腊掩盖债务加入欧元区,从而为欧元埋下定时炸弹的最关键时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段经历将有损德拉基的清白,打击他作为欧洲央行行长候选人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国市场的姗姗迟来者。日本野村证券1973年开始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摩根大通1980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高盛1994年才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高盛就像一个黑色的幽灵在世界各地游弋。它略施小计,就会制造一场金融浩劫。尽管眼下高盛被欧美政府监管部门全面围剿,但在中国仍有许多投资者被蒙蔽。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国市场的姗姗迟来者。日本野村证券1973年开始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摩根大通1980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高盛1994年才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阴谋、阴谋,又见阴谋。 使阴刀的高盛,被千掉的雷曼兄弟,被潜规则的金融“丐帮”。合上李德林的《千掉一切对手——看高盛如何算赢世界》,我沉重地叹了口气,阴谋论又来了。  相似文献   

20.
希腊债务危机因卷入华尔街而再次升级。高盛等主要投行因涉嫌帮助希腊政府设计掉期工具以隐瞒资产负债表真实数字,再次成为舆论中心。更有舆论惊曝“华尔街投行‘谋杀’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