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性论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人性根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视域来讲,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无论是抽象的"经济人"还是抽象的"道德人"难以全面概括现实社会中无限丰富的人性,更无从诠释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文章指出应以马克思的"社会人"为逻辑起点,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探究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学深受西方古典哲学的影响,将“理性”理解为一种工具,而非道德评价。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审视契约法,就出现道德与功利、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冲突。因而经济学分析法学方法受到质疑和批评。其实对经济分析法学方法不能一概否认,关键在于我们借鉴经济分析法学方法时,要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理性观和经济学理性观为指导。在科学理性观的指导下,经济学分析契约法不会把契约法看成是绝对的真理,而要为契约法的充实、完善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3.
周中林 《商场现代化》2005,1(36):379-381
"经济人"与"道德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已是"经济人"人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服务观包含着以服务产品的形式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一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伦理内涵,它揭示出服务是经济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的统一,给人们开启了一个理解现代服务观的辩证法视野,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服务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双重基本矛盾关系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5.
《商》2015,(15)
马克思的实践观确立,使得哲学发生重大的革命,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指南,为科学的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论证,对我们当前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由于制售假冒伪劣是一典型的经济行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制售假冒伪劣者预期的犯罪收益大于成本。受"理性经济人"获利本能所驱使,唯利是图,无视法律法规,不讲诚信道德,不顾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没有或极少具有像亚当·斯密说的"理性经济人"应具有的"充分的慎重"、"严格的正义"和"适度的仁爱"三种品德。而是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引述的英国政治评论家登宁的名言那样:"有50%的利润,他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相似文献   

7.
做“道德人”与“经济人”庹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要有经济头脑,粉事要讲效率,经营要讲效益,但是,人不可没有道德意识,不可没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经济人”与“道德人”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个怎样做人的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人...  相似文献   

8.
<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或本质的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实现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态观主要体现在:建立在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马克思还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社会制度的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与“道德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态观主要体现在:建立在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采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马克思还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社会制度的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斯密难题"即亚当·斯密在其两部著作中提到的关于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不同观点而引发的经济学界的争论。斯密认为"经济人"是自私自利的,都在理性的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道德人"则是除了自利的一面外,还有利他的一面。"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会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社会层面的基本行为逻辑是相统一的,而二者的最终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且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说是构建西方经济学大厦的重要基石,本文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经济人的伦理特征,把握经济人的道德伦理,并阐述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伦理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的"经济人"是自利的,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则认为人必须具备同情心,要关心别人的利益,是利他的,"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个"斯密难题"。文章认为经济学分析的人是生活在具体时代中的,分析人是不能够脱离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且人的本性也是由具体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是内生性的,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行行为决策的动机会由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5)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脉络中的自由观念,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坚信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经济自由充分发展,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能够协调发展,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我们坚信自由的"原子能量"必会响彻中华大地,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以"道德人"和"经济人"的理论视域为逻辑出发点,并从伦理学视角和管理学角度以及经济学层面对我国现阶段会计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爬梳,从行为、观念和规范方面深刻总结了会计领域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道德失范现象,最后以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和探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分析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石,这种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交易主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基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对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张宵萌 《商业科技》2014,(23):289-290
我国施行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市场中的道德问题极其严重。于是,我国逐渐掀起了对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高潮,要求建立健康的诚信经济。经济的主体是人,道德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我国在不断健全经济制度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对市场中"经济人"的道德培养。由于我国独特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的更多的是集体主义思想,那么就必须要求我们的"经济人"理论在利己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道德内涵。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首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思想。在斯密的那个时代经济学是隶属于政治学的,而政治学又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同时,斯密本身还是一位伦理学家,故他的"经济人"理论是含有丰富的道德性的,是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生活的。所以,本文倡导对斯密"经济人"理论的回归,为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不仅呈现出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从"经济人——道德人"理论框架、诚信稀缺资源性特征以及诚信道德的社会实践的角度构建等方面着手,对网络经济和诚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始终以马克思自由观为指导,其内涵随时代条件的发展不断丰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国内外社会思潮此起彼伏,这对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还未定型的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事业的主力军,针对部分大学生自由观认同方面出现的认知偏差、情感认同不坚定、行为认同落实不足等问题,要从认同的一般逻辑出发,有针对性地优化宣教体系、净化现实环境、强化实践环节,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