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美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之一:持续增长的贸易赤字与经常项目逆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贸易赤字在2006年再度突破了纪录,达到7636亿美元。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也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354亿美元。这种逆差己经超过美国的警界点(高于GDP的5%),而且有进  相似文献   

2.
巨额贸易逆差下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5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由968.9亿美元扩大到7818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逆差从1991年的311亿美元,急剧攀升到2005年的8065亿美元,15年时间增长了25倍。就贸易赤字在GDP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张明 《金融博览》2005,(7):47-47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了665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6%;2004年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为3132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累积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分析均表明,这种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不平衡与中国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永定 《中国金融》2007,(12):28-31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这些国家和国家集团的经常项目顺差分别为1840亿美元、1670亿美元、1200亿美元和39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蒋峰  梁露 《海南金融》2006,16(9):39-42
近年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一直在以显著的幅度扩大。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由1996年相对温和的1202亿美元(占GDP的1.5%)急剧扩大到2004年的6171亿美元(占GDP的5.3%),美国净对外债务余额也因此由1996年的3600亿美元攀升到2003年的2651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相应由4.6%猛增到24.1%。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2015,(1):42-45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增长。2014年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经常项目顺差与当季GDP之比为2.9%。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533亿美元,增长77%;服务贸易逆差623亿美元,增长46%;收益逆差109亿美元,增长3.3倍;经常转移逆差80亿美元,增长5.3倍(见图1)。前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与当期GDP之比为2.2%。资本和金融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顺差805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巨大,美元强势最终是不可持续的.预计2001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只占GDP的4.3%,累计外债已超过1.5万亿美元.而欧元经常项目逆差只占GDP的0.2%,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将占GDP的2.3%.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1997年为1230亿美元,1998年为2300亿美元,1999年大有升攀到3000亿美元的态势,这个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因为这个数据背后有一系列因果关系。本文想对此现象谈几点看法。 美国经常项目变动已脱离了国际收支理论的界定 在流行的国际收支和贸易理论中,对经常项目的变化有四个方面的解释:一是经常项目变化是一种广义的价格现象。由于一国汇率高估或低估,引致逆差或顺差的发生。二是经常项目的变化由国内总需求与总产出之间的差额所导  相似文献   

9.
王宇 《金融博览》2006,(8):22-23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2000年为4160亿美元,2005年达到8065亿美元;二是亚洲经济体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2000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2057亿美元,2005年达到3557亿美元。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这一倾  相似文献   

10.
海外速递     
格林斯潘表示经济政策无法解决贸易赤字问题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最近通过卫星向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中央银行会议发表讲演时表示,只要外国投资者仍然愿意在美国投资,那么政策制定者就无法采取任何政策措施来减少美国日益扩大的贸易赤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其中绝大部分为贸易赤字)近年来呈日益扩大的趋势,2004年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6680亿美元,今年仍在继续扩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虽然某些决策者和经济学家曾建议通过提高利率、缩减联邦预算赤字或调整汇率等办法来减少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但格林斯潘却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格林斯…  相似文献   

11.
孙杰 《中国金融》2007,(6):58-60
1992~2005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由968.9亿美元扩大到7818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逆差从1991年的311亿美元,急剧攀升到2005年的8065亿美元,15年时间增长了25倍。就贸易赤字在GDP中的比重而言,1991年为0.52%,2004年则为6.4%,扩大了12倍。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长期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1992~2005年,美国GDP平均增长率,除2001~2002年有所调整外,均在3.67%以上,失业率也由1992年的7.5%下降到2005年的5.1%,通胀率也维持在3.5%以下,这一阶段成为美国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黄金增长期”。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外学者的普遍看法及相应的疑点 从1992年开始,美国经常账户余额已持续15年呈逆差状态,特别是在2000年后增速加快,2001-2006年间经常账户逆差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36%。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达到8566.5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6.47%),这意味着美国吸收了世界约75%的总顺差;同时,净对外债务已累积至25396.26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9.25%。就目前局势判断,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并无根本性的扭转。国内外学者近乎一致地认为,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可持续,美元汇率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美国“双赤字”的官方数据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商务部于2004年9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达到1662亿美元,比前一个季度增加12.9%,占美国经济产值11.6亿美元的比重达5.7%,高于第一季度的5.1%,达到历电最高水平。财政部报告显示,在9月30日结束的2004财政年度里.  相似文献   

14.
吕剑 《新疆金融》2004,(11):8-10
现行汇率制度使我国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003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和日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已经分别上升15%和4.2%。就美国的经济状况而言,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5000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然而美国以其美元的国际地位拥有独立的货币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国际经济失衡现状的基础上,从货币制度安排、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角度,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资本项目顺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美元国际货币的境外发行,而资本项目顺差则是美元境外发行的回笼渠道,当前的国际经济失衡是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必然,短期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现状从1971年开始,美国结束了长达83年的经常账户顺差局面,除1973年、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由此进入长期巨额的逆差时期。1980年以来,按官方公布的数据,平均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经常账户  相似文献   

17.
7月26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外国人似乎不再对美国资产感兴趣”的文章。文中称, 2004年美国平均每月需要吸引500亿美元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虽然目前看来融资不成问题,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等原因,持有美国国债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日本等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兴趣将逐步下降,美国为贸易赤字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可能会对美国利率和美元产生影响。5月份外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国有价证券价值564亿美元。尽管这一金额还足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但与4月份相比却下降了26%。另外,外国投资者连续第三个月卖…  相似文献   

18.
石磊 《国际金融》2009,(1):30-34
一、美元信用变化驱动全球宏观经济周期危机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迅猛增长正是世界经济在2004~2007年大繁荣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就意味着美元信用的扩张,美国的净出口国用商品换来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中,一国或多国的贸易逆差必然对应着另一国或多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贸易赤字严重的国家,为了尽快解决其持续大量的经常项目逆差,想依靠其美元的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逼迫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货币升值。然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为缓解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未来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应当更注重市场作为基础,注重供求关系作为决定因素,注重政府干预作为辅导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外汇管理局 5月 15日公布了 2 0 0 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 0 0 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继续保持顺差 ,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2 0 0 0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 2 0 5 2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 ,2 0 0 0年货物出口 2 491 3亿美元 ,同比增长 2 8% ;货物进口 2 146 6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 35 % ,顺差 34 4 7亿美元 ;服务项目收入 30 4 3亿美元 ,同比增长2 8% ,支出 36 0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 15 % ,逆差 5 6亿美元 ;收益项目收入 12 5 5亿美元 ,同比增长 19% ;支出 2 72 2亿美元 ,较同期下降 4 7% ,逆差 14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