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企业导报》2005,(10):57-57
在全世界都倡导节能的大环境下,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各大主流城市的新生活潮流。今年7月,我国正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工作已在民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社会各界纷纷关注住宅建筑节能。而水木清华早在《标准》实施之前,率先考虑到建筑节能问题,成为全面符台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标准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资讯之窗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年内将出台 首部《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将在年内出台。据测算,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仅公共建筑每年节能可达900万t标准煤,北京已被建设部定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即将出台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了建筑玻璃、幕墙、墙体材料的保温隔热标准。如果按每平方米建筑面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05,(22):36-36
关键词:建筑节能 起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 时间:7月1日 聚焦:2005年7月1日。中国首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强制实施。此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其中节能途径和目标是。通过改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与上世纪80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建相比。全年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要实现减少50%的目标。 影响力:该标准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是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制定并强制执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发展》2004,(3):30-30
我国首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将在年内出台。据专家测算,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仅公共建筑每年节能就可达900万t标准煤。目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在全国年平均开工约10亿m^2的房屋建筑面积中,住宅建筑面积占到了5-6亿m^2,此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全面系统展开。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形式,分析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从政府、开发商、设计、施工、居民和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良性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7月1日,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今后,不符合该标准的项目将不予批准建设,建成后不予验收、不予备案。作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法制化的标志性事件,该《标准》的发布实施,适逢全社会上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情日益高涨,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兴趣。资源盘点敲响警钟,厉行节约势在必行盛夏,赤日炎炎,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呼吁,又反复见诸报端。我国人均耕地仅1.43亩,后备资源严重不足;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3…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实施方案》的出台,既有供热系统、大型公共建筑、普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然而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入实施阶段,人们不得忽略的是——  相似文献   

9.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建筑节能一直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全面把握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练趋势,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依据中国知网的4688篇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图。结果表明:建筑节能的研究热点主要在既有建筑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上。研究趋势主要从北方地区的保温供暖到既有建筑的提质改造,文献数量在2007-2011年间达到峰值;近些年来,在往年的基础上,从建筑节能转为节能与低碳并重,从政府主导转变到偏重于市场机制以及鼓励多方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发展,并且随着建筑节能在公共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建筑等重点专项工作成效显著,即便建筑节能文献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也说明建筑节能的研究已经存在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卜凡举 《价值工程》2011,30(11):105-105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工作,从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编制到建筑节能的专项设计、施工和验收的监督检查,由新建建筑节能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向发展,由公共建筑节能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向延伸,已逐步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节能降耗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全面系统展开.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形式,分析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从政府、开发商、设计、施工、居民和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方面,论述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良性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冰  卢迎华 《价值工程》2010,29(21):94-95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是指单体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并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建筑能耗基本状况,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过高及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过高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日前举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不无忧虑地指出,前几年颁布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情况不理想,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则可能重蹈覆辙。我国既有的43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形势,给我国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湖南房地产》2007,(11):89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我省房地产行业涌现了不少讲究信誉、注重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品牌企业。为同行树立了典范。同时。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我省有关部门在建设领域大力推广建筑节能科技产品及新型墙体材料,有力地促进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建筑节能产品获得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证的企业。为了整体展示房地产诚实守信企业及高品质楼盘的风采,也为了更好地推广建筑节能科技产品的应用,经湖南省建设厅同意,由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湖南省房地产开发协会、湖南省建筑节能协会、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长沙市天行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全省房地产行业、建筑节能电视专题片展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翠翠 《民营科技》2011,(4):337-337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提倡建筑节能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我国公共建筑建设量惊人,能耗巨大。我国于2005年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使得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有了依据。建筑节能则成为能源工作开源节流政策中首当其冲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湖南房地产》2005,(7):6-6,8
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求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在起草《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工作意见》的同时,对比研究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是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报告介绍了深圳市2021年度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情况,分析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电力、天然气、水资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并对不同功能类型的公共建筑能耗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深圳市2021年民用建筑能耗总量及碳排放情况,为建筑节能行业提供一定数据参考。统计结果表明,电力仍然是深圳市民用建筑最主要的能源形式;通过数据统计、科学分析,准确获取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的能耗水平和用能规律,有助于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2011,(4)
据报道,前不久厦门被列入全国建设领域碳交易试点城市。 今年3月出台的《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福建将在厦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和碳排放量交易试点。  相似文献   

19.
据悉,《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2月23日起正式实施,只有符合《标准》规定的建筑,才能真正贴上“绿色建筑”的标签。该《标准》是自治区首次发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综合性地方标准,第一次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温东飒 《民营科技》2013,(10):156-156
建筑的节能研究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同时整个社会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意识。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不断深入,选择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普遍共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特点主要表现在起步晚、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系不顺畅、建筑节能工作侧重有余,全面不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