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20年,是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城镇失业率目前已经达到3—4%,加上2000万隐性失业,失业率达到10%,加上农村1.2亿过剩劳动力,失业率达到27%。 我国失业工人的再就业率,已经由70%降低到30%,劳动争议事件增加,劳动力素质低下引起结构性的失业。我国就业问题,涉及综合性的人口、教育、体制、产业结构问题,在农村是过剩劳动力问题,需要经济高速增长和教育的普及;在城  相似文献   

2.
失业是一个沉重长期的话题。在当代社会,它已摔不及防地降临到很多中国人头上。由1997年《中国统计摘要》可知,1996年底中国城镇失业人数552.8万人,失业率为3.0%.如果计算中国的综合失业人口(隐性失业加显性失业),大约为1.8亿至26亿,几乎相当于全部美国人口。国家劳动部课题组最新资料预测,“九五”末中国失业率将达21.40%,可能超过西班牙20%这一目前世界最高的失业率。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为什么失业问题会越来越严峻?中国失业人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有效控制失业人口增长的突破口在何处?政府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条件下,失业率将返回其自然水平,进而自然失业率成为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变量。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在不变自然失业率和非线性置信区间估计的基础上,对中国时变自然失业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其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2003年,约为5.42%,此后逐步降低,2009年回落到4.1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自然失业率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特征,但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周期性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特别是2007~2008年,中国周期性失业上升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4.
失业治理的制度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失业现状的制度原因 "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2008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但因该指标仅把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城镇无工作者视为失业者,数据结果受到学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  相似文献   

5.
一、失业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当今社会,失业已被公认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会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抗拒的责任。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抗拒失业的产物。 失业是世界性难题,它幽灵般时大时小、时急时缓地徘徊于世界每一个角落。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会出现农村多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不仅如此,而且还会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生的隐蔽性失业公开化。因此说,失业是中国的一大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失业由隐性向公开的转变,“九五”时期失业率继续上升。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00年;我国城镇失业率有可能接近5%,社会总和失业率有可能接近6%-7%。 如此高的失业率,如此庞大的失业队伍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非同小可。失业问题若不能很好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国改革的进程。因此,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更有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
一、失业的测度1、失业的测度方法。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并公开发布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者人数。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不存在失业问题,只讲待业问题。由于对失业问题的认识时间不长,致使目前我国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许多不甚完备之处。在1995年以前,我国失业统计方法主要是政府劳动部门的失业登记统计。由于有城镇户口的限制,许多城镇经济活动人口被排斥在登记大门之外,而登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增加的趋势波动,第一个波峰在1982—1984年,第二个波峰在1990—1991年,第三个波峰在2001—2002年,此后隐性失业率快速下降,自2004年以来隐性失业率几乎为0。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影响因素来看,科技进步、市场化、产业结构演进、公开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等不同程度降低社会的隐性失业率,而政府干预则提高了社会的隐性失业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失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国失业统计调查相对薄弱的现状也显露出来。改善失业统计成为近年来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现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的争议点及笔者观点 目前,我国统计失业情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部门于1978年建立的失业登记制度;另一种是以国家统计局为主,1996年以来逐步建立的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我国目前正式公布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相似文献   

9.
刘春 《改革与开放》2002,(12):22-22
<正>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实行了失业保险制度,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相似的大约有30多个国家。本文仅介绍失业保险制度较为完善的主要几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国外的失业保险制度 1.英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英国实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由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和额外补助三个部分组成。失业  相似文献   

10.
李晓乐 《中国经贸》2014,(19):126-128
失业率作为指引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向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备受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2013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连续四年保持不变,一直处于较低的稳定状态。但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一直以来,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据受到多方质疑。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对失业的定义为依据,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界定失业的难度,讨论了中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探究中国的真实失业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实际失业率较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失业率包括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公开失业中既包括登记失业,也包括下岗职工,隐蔽性失业既包括企业冗员,也包括提前退休者。 据统计和估算,我国目前登记失业率约在3.5%,企业下岗职工约占城镇劳动力比例7.4%,两项合计,  相似文献   

12.
用失业指数反映社会失业状况促进再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在的登记失业率指标存在着很多缺陷。通过对失业人员情况的社会调查与街道登记失业人员的统计分析证明了现行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失业现象,构建失业指数替代失业率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失业(Educated-Unemployment)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有可能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在我国现阶段,知识失业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对知识失业的成因进行全面探讨,并结合中国所存在的知识失业现实,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在发达国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愈高,其失业率通常愈低。这是人力资本理论所推测的标准结果。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与失业率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正向关系:教育水平越高,失业率越高。在许多发展速度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去年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9.11"事件的发生,许多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随之上升,但失业状况并未滑入危险境地.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缓解失业形势方面主要走了这么几着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去年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9·11”事件的发生,许多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随之上升,但失业状况并未滑入危险境地。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缓解失业形势方面主要走了这么几着棋。  相似文献   

16.
2018年7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外来农民工前六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在4.3%-5.0%之间,这是历史性的进步。选取失业统计的遗漏入手,论证农民工失业问题的切实存在,发现农民工低失业率背后是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提出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隐性失业人员统计常用方法,概述了我国隐性失业现状,分析了我国隐性失业问题的成因:城镇非常住人口不包括在统计范围内;农业人口没有纳入失业率的统计范畴;统计指标设计有待完善。提出失业统计的改进意见:对失业统计口径进一步扩宽;建立城乡两套失业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失业率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失业率统计中的现状和改革的进程,对在指标选择、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后失业指标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建议以统计部门的调查失业率代替劳动部门的登记失业率作为失业率主要指标,并对失业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隐性失业人员统计常用方法,概述了我国隐性失业现状,分析了我国隐性失业问题的成因:城镇非常住人口不包括在统计范围内;农业人口没有纳入失业率的统计范畴;统计指标设计有待完善.提出失业统计的改进意见:对失业统计口径进一步扩宽;建立城乡两套失业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广西经济》2009,(10):58-58
据《福布斯》调查统计,除非你生活在海滩或足够富有,否则无论在哪里失业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它不仅会让人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大跌,加上失业津贴仅相当于职工原工资的一部分,失业人员还会因此无力还贷、支付账单和生活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