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突发性公共事件,事发突然、瞬息万变,处置是否及时妥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是对决策者的一个重要考验。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以配合政府部门高质、高效地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承担着天然的审计治理责任。由于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因此设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家审计思路与流程,构建审计评价标准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通过总结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本质的探究可从内涵、外延、特征、相关概念辨析四个角度展开。从内涵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实施的独立鉴证,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外延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一个由众多成员组成的体系,该体系中的成员既有共性本质,也有个性本质;从特征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三个特征;从相关概念辨析来说,有些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不同表述,有些是其属概念及属概念的属概念。  相似文献   

4.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0):81-8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相似文献   

5.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5):84-87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就整体成本效益性而言,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相似文献   

6.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7):73-76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三个视角来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分别有各自的审计依据,将多个审计主题置于一个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审计业务时,要按不同的审计主题来选择审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内关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理论基础、实施框架、现存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文献梳理,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理论.  相似文献   

8.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8):79-82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3):88-91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相似文献   

10.
王巍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2):100-103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为了缓解代理人在履行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时出现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对代理人的审计,那么,选择由谁来审计代理人实质上是委托人的权利,其会依据独立性、审计质量、成本效益三项原则来选择审计主体。各类审计机构都应该在其内部设置常态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机构进行指挥协调,以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唐衍军  黄益  蒋煦涵 《会计之友》2021,(17):150-155
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全覆盖,是疫情防控常态下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特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证据获取能力、确保审计工作及时性等方面对提升审计能力提出现实需求.区块链将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时间戳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预期能够在审计证据获取、信息传递、审计监督效力提升等方面,为有效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构建由区块链数据中心、技术资源服务器、实时审计访问模块、审计应用服务模块构成的审计信息平台,着力加强防疫救灾物资资金筹集、分配、内部控制及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措施制度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实现审计证据实时采集、审计流程自主实施、审计报告即时出具、审计结果有效利用,为提高审计效率、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文章通过总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问题所在,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利用大数据时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发展优势,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突破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不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造成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担负着组织、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只有掌握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证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海洋资源环境的优化、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行海洋资源审计工作是响应国家审计,保护生态文明的必然之举。文章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以海洋资源经济压力和环境承载压力、资源环境状态、投资保护响应、人文制度相应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建立海洋资源审计的理论结构,设计海洋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海洋资源审计评价模型,并通过对某省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进行打分以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分析评价结果为促进海洋资源审计在海洋资源利用保护中的应用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臧钰铭  何静 《财会通讯》2021,(23):133-137
审计体系包含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在食品安全审计起步之时,面对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三大审计主体的各自优势,是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审计情况,并引入三大审计主体的协同机理,最后构建起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主体的协同机制,具体包括:法律认同机制、政策驱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成果互鉴机制以及技术支撑机制五个方面,力求为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的未来开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群体协同能形成高于个体线性和的效应,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方向。文章结合危机事件的特点,分析了应急管理群体协同的动因,并通过该视角多角度的提出应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政府一项急迫的任务。环境绩效审计是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依据环境审计标准,运用绩效审计方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做出评价,进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但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环境绩效审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绩效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对此,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兰州市十二五期间的大气污染治理进行应用分析,希望为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绩效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