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并且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分别研究了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的最优决策以及同时存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直销渠道的双渠道决策.在双渠道情形下研究了统一零售价格下的最优决策,并且将零售商做零售价格决策时的情形与制造商做零售价格决策时的情形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章艳华 《物流技术》2012,(23):326-328,425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并且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分别研究了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的最优决策以及同时存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直销渠道的双渠道决策。在双渠道情形下研究了统一零售价格下的最优决策,并且将零售商做零售价格决策时的情形与制造商做零售价格决策时的情形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4.
马凌  许建雷 《物流技术》2012,(21):360-364
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环境下的双渠道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或者服务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自己主动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反之,则应完全通过传统零售渠道来销售产品。而在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而服务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制造商应引入网络直销渠道并跟随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来制定网络直销渠道的零售价格。同时,制造商应努力提高顾客对网络直销渠道的接受程度,以主动提升在服务弹性较小时的最大利润。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程度与产品批发价格负相关,制造商如果希望零售商提高回收努力程度以提升企业形象,应控制降低产品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5.
汪源 《物流科技》2015,38(2):10-14
针对由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制造商提供服务且考虑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情形下,建立了零售商不实施策略和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成本分担策略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变化,比较策略优化协调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策略实施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服务溢出率和服务成本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既通过传统零售渠道又通过网络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因此,制造商既是零售商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其直接竞争者,为了避免“渠道冲突”他们之间需要建立协调机制。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两个渠道都面临随机需求的条件下,对两渠道之间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仅由零售商做出集中库存决策的模式下,引入回购策略能够同时解决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7.
董志刚  马骋 《价值工程》2015,(13):33-34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产品分销渠道,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分销渠道的选择问题。运用主从博弈和Hotelling模型,分别建立了单一线下渠道模型和在同价策略下的双渠道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给出了零售商选择不同分销渠道的条件。研究表明:制造商会积极促使零售商选择线上线下双渠道;构建线上渠道的运营成本会影响零售商的渠道选择。研究结果对零售商的渠道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合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博弈论的理论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渠道竞争环境下非合作和合作集中决策模型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在各种决策下的不同的定价策略,结果表明:混合渠道中的制造商的直销不是对零售商的分销的威胁,应该是互助的关系,他们的进行渠道合作集中定价不仅能增加系统的利润而且还能增加消费者的福利。最后对新产品价格交叉替代系数和废旧品回收价格交叉替代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他们对系统定价和利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中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提出了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决策模型。研究了双渠道环境下产品分销及协调结构中的利益分享。研究发现品牌差异化并不是协调渠道冲突的主导分销策略。制造商采用协调结构并进行利益分享可以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同时对于每个渠道成员都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10.
林强  魏光兴 《物流技术》2015,(1):204-208
在市场需求是非线性随机且受零售商努力因素影响的一般情形下,引入通常被忽略了的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心理特征,研究设计能够协调双渠道供应链的包含努力成本分担参数的改进回购契约。结果表明:即使考虑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心理特征之后,只要参数取值恰当,改进回购契约就能够协调双渠道供应链。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在协调双渠道供应链的改进回购契约下公平偏好对渠道成员利润或效用的影响,发现公平偏好会使零售商遭受负效用且公平偏好强度越大负效用也越大,从而使零售商在供应链整体利润分配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即零售商利润随公平偏好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制造商利润随公平偏好强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其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拥有网络销售渠道,零售商为Stackelberg对策博弈的主方。分析、比较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均衡解,并从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的角度,对传统收益共享契约进行了改进,并论证了这种契约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玲 《物流技术》2015,(4):189-191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考虑了网络直销和传统零售两种销售渠道,建立了同时考虑价格和服务水平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研究了集中式和分散式供应链的最优销售渠道策略,探讨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销售价格和服务水平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分配以及销售渠道的选择等,并应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析了占优制造商的最优销售渠道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存  许晓兵 《物流科技》2015,38(1):108-112
文章研究了在双渠道供应链中配送时间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分别针对集中式决策和Stackelberg博弈两种情况阐述了供应链的定价、配送时间的关系.电子渠道配送时间会对电子渠道的需求产生负相关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电子渠道的定价,呈负相关关系.配送时间也会影响到零售渠道的定价.存在最优的配送时间策略可以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当配送时间过小时,虽然可以增加销售额(即需求),但是配送成本上升最终总体利润不理想;同样的,过大的配送时间也不合理.在采用零售商代理电子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中可以有优于原模型的定价和配送时间策略,制造商和零售商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有利于增加两者的利润,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张智超  张庆  李璐  张思 《物流技术》2015,(4):148-149,151,150
主要研究了集中库存模式下,存在服务水平影响的双渠道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问题。建立了双渠道总需求随机分布下的在线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库存控制模型,求解出在单位时间最大收益目标下的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整体在获得最大利润时的最优订货批量。结果表明集中库存模式下,需求影响系数仍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服务水平和渠道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最后进行了算例计算,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查慧婷  张燕 《物流技术》2021,(1):102-107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将渠道竞争和产品的低碳性能引入消费者的非线性需求中,通过构建制造商为主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碳排放水平和成员利润,并采用价格折扣-成本分摊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下,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均会造成碳排放水平、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降低;集中决策下的直销价格大于分散决策下的直销价格,集中决策下的零售价格小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价格。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以上结论和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尚利强  吴戈 《会计之友》2012,(18):71-7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越来越强调其运作的协调管理,以及作为供应链外部生存环境的市场需求对电子商务的依赖,基于网上销售和传统销售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同优化能力已成为供应链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通过基于研发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优化研究,分析研发投入对制造商、零售商及整个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优化的影响,探讨制造商进行研发的利弊,为供应链的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纯纯 《物流科技》2014,(12):96-99
针对需求信息非对称的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求得了最优解,并且做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渠道需求弹性系数对定价的影响大于交叉渠道需求弹性系数对定价的影响;双渠道供应链各参与者之间需求信息的共享更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定价,并取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提出使得研究双渠道供应链库存这一理论热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制造商双渠道和零售商双渠道的视角来研究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策略问题,选择以报童模型为框架探讨两种类型的双渠道下集中和分散库存控制时的最优库存量,研究发现,集中库存下的制造商双渠道可以使得供应链系统达到最优,实现库存总量最低和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最高,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实现了合理的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19.
邓正华  况红 《物流技术》2012,(17):302-303,346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批发一种产品给单一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大于或等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最大化利润;但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小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批发一种产品给单一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大于或等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最大化利润;但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小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