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 《西安金融》2003,(1):60-60
有关平背五铢的讨论始于贵刊1987年7期发表西汉建章宫下铸钱遗址出土平背五铢,从那以后全国先后报道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现平背五铢钱,披露的数量虽然仅有几十枚,但各家之观点却不尽相同,其已成为五铢钱研究的热点。诸家论说之中以倾向平背五铢为西汉最早期的郡国五铢和倾  相似文献   

2.
2006年秋,在防城港市企沙镇再次出土一批古铜钱.这批古铜钱全部为五铢钱,约70多斤,是防城港市出土五铢钱数量最多的一次.与前几年公车镇洲美村出土的大批古铜钱不同,洲美出土的古铜钱以北宋钱为主,并夹有前朝和后代的少量钱币,这次出土的全部为青一色的五铢钱,并未夹有前朝或后代钱币,由此可以初步确定这批五铢钱是在汉朝时期沉淀在防城港市的,这对研究防城港市的货币历史、马援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止.这种以五铢为钱文的铢两货币前后行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铸、盗铸,五铢钱的版别纷繁复杂,是品种版别最多的历史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4.
五铢钱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其轻重较合适,为其后700年货币制度统一奠定了基础。但王莽称帝后,曾废五铢钱,百姓惯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授奏重铸,天下称便。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蜀先主庙》诗中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  相似文献   

5.
王泰初 《西安金融》2004,(10):59-6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郭杜镇西北政治学院南校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①,该墓出土了八枚西汉五铢钱。由于张汤因诬陷而自杀于元鼎二年,即赤仄五铢始铸之年,因此张汤墓出土的这八枚五铢钱对武帝赤仄钱形、制考证有着非同寻常意义。张汤墓出土的八枚五铢钱,从实物形态归纳可分为两种:一种穿下半星、鎏金、郭较宽肉较厚,该钱仅发现一枚,重3.8克;另一种素面,字较细、郭较窄、肉较薄,共发七枚,除一枚3.7克重外其余几枚重量在2.7至2.9克之间(钱见图1至图8)。张汤墓出土的这八枚五铢钱对于考证西汉赤仄钱形、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建安13年(公元208年),就在兵败赤壁的这一年,曹操废黜了董卓小钱,力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劳而无功的努力 据史料记载,董卓铸行的小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谷价高得令人乍舌,达到每斛50万枚五铢钱,老百姓不得不再次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时代.公元208年,在董卓铸行小钱18年之后,曹操废黜了小钱,下令恢复五铢钱,结果始料未及,谷价又止不住地下跌.谷贱伤农老百姓再次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7.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建立,而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秦始皇颁布货币改革令,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为统一货币,汉承秦,铸造权统一归中央,以五铢钱为统一货币,都是货币史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建安13年(公元208年),就在兵败赤壁的这一年,曹操废黜了董卓小钱,力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劳而无功的努力 据史料记载,董卓铸行的小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谷价高得令人乍舌,达到每斛50万枚五铢钱。  相似文献   

9.
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废止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钱币。既有图案,又有缀文的五铢钱与同时代的缀文半两钱,见之于出土报告和著录的却不多,钱上缀文超过八个字的五铢与半两钱,更是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10.
北魏财政体系和财政管理在拓拔鲜卑由游牧生产方式到农耕生产方式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完善.随着农耕方式最终占有压倒性优势,成为北魏国民经济的主体,北魏财政体系效仿前代中原王朝统治经验,日益与中原汉制融合,财政体系逐渐完善,财政管理也日益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1.
南朝永明八年(公元490年)齐武帝肖曾遣使刘峻入蜀铸钱,开铸不久即订、究竟铸的是什么样的五铢钱,其形制样式、古钱谱未载,在古钱中始终是个谜。陕西牛群生先生经过多年考究,2001年在上海《钱币博览》二期对其形制作了报导,并拓图公示,从而揭示了南朝齐武帝铸永明五铢钱的西纱、  相似文献   

12.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这里在基建和防洪中陆续从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了几批五铢钱,笔者择其有代表的供方家和同好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汉(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赵)前后经历五主(渊、和、聪、粲、曜),刘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刘聪在位时,前期还能励精图治,但在呼延氏皇后死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变得荒淫无度,更是不主朝政,这很是让人联想到十六国短祚的通病——政权在建立不久,统治者往往就会迅速地变得腐朽不堪。文章试从刘聪在幸臣、宦官、民族、法律等方面的所作所为,来加以论述汉(赵)政权迅速走向衰亡的原因,以期能有所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战国中期,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始铸方孔圆钱秦半两,到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止,半两货币经历战国、秦、汉三代,流通218年,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资料显示:在秦惠文王二年颁布钱法、实行中央政府统一铸币之前,圆孔及方孔半两钱已在秦国地方城邑铸造流通.  相似文献   

16.
人民银行2011年1号文件<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宣布"开放人民币境外直投".至此,人民币"跨境之旅"从起初的贸易项延伸至资本项,人民币国际化大幕开启. 货币从不以任何单向意志为转移,它从来都是追随对外贸易的扩大、自身国力的增强,由近及远、由民间到政府、从结算到储备,依次展开、渐进扩大流通的.正如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引发了"五铢钱"的对外流通一样,人民币的"跨境之旅",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其萌芽于我国对外贸易量急剧加大的近十年,自发形成于我国与东盟日趋活跃的民间贸易,发展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时,加速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  相似文献   

17.
开元通宝的产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 《西安金融》2003,(11):60-61
中国古代货币有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青铜仿贝的产生,它标志着中国丰富的铜资源成为铸造货币的主要原料。第二次是秦始皇统一币制,它确立了外圆内方的中国货币形式和面文记重的形制。第三次当属开元通宝的铸行和使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铜钱。这  相似文献   

18.
鲁百胜 《西安金融》2011,(11):88-88
该钱直径26毫米。厚2毫米,因铸造时自然流铜穿上有一小缺(如图)。这枚钱是从100多公斤东汉五铢钱中发现的。我从事古钱20余年间首见此版别,具有稀少性、罕见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期《考古与文物》发表文章,1991年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邮电学校院内清理汉、北朝、宋墓6座,其中的M19为西魏时期,出土五铢钱。邮电学校位于咸阳市文林路北,马家堡对面咸阳头道塬上,北距汉成帝延陵2公里。出土随葬器物有,墓志砖1块,长32.6、宽16、厚6.5厘米。正面刻有“大统十六年七月九日,谢婆仁铭,住在谢营中”3行18字,楷书,魏碑体,“大统”是西魏文帝所用年号,“大统十六年”当公元551年。出土五铢1枚,正面有轮无廓,背面轮廓俱备,(附图)钱体正面稍隆起,边轮略有变形。五字交笔较直,左边有一竖画;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货币和信用产生于上古时代,这是史界定义为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因为那个时期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所以当时发生的事件一般无法直接考证,因而往往也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信用有了发展,主要表现为金属铸币的产生、发展和借贷行为的盛行。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但自汉武创立五铢钱体制以后,一直到隋朝,并无重大变化。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