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立冲 《新财富》2003,(5):84-87
并购策略与公司整体战略不符是许多中国企业成长中最易犯的错误,也是许多公司由盛转衰的开始。“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遭基金经理“洗仓”,表明中国民企的经营思维与国际专业投资者的理念再一次发生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2.
郑磊 《新财富》2006,(2):110-115
作为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小企业之一,“测量专家”公司最大的战略成功就是立足中国,通过并购把产品线的开发和制造王不节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努完成并购后的整合,实现产品结构转型。“测量专家”与竞争对手的对比说明.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中国机会”的同时,实现飞速增长需要借助并购扩张战略.而并购的步伐和节奏取决于企业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一些重要的财务预测和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监控整合过程,找到既稳妥又快速的发展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一)战略驱动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和“走出去”战略的鼓舞下,众多中国企业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契机,努力“做大、做强”,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并购被普遍认为是快速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2004年,联想推行国际化战略,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一荷兰金融集团富通集团(Fortis)近5%的股权;TCL从“绿地投资”开始,先后在越南、菲律宾等地投资建产,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了国际媒体热门话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无可厚非,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日韩海外并购教训不得不汲取。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心急不得。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合并和收购成为很多公司实现规模经济、进入新市场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并购的频繁发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而“购买”新业务和新能力。这种为了获得新的能力和新的价值的并购,埃森哲战略业务部总裁沃尔特·希尔称之为“价值创新型并购”。但是,企业真的能够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实现自我突破吗?与规模扩张的“大鱼吃小鱼”不同,“价值创新型并购”向外寻求的是企业原本没有的能力和价值,因此也注定了这种并购的过程将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因为企业无法像橡皮泥一样,只要被外力捏合,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一起。两个文化上无法融合的企业,即使是同城合并,也可能成为破坏价值创造的主要推动力;而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并,出现这样的“排异性”的可能性就更大。并购常常被比喻成婚姻,而最完美的婚姻,莫过于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但这样的幸福生活,要经历“柴米油盐”的繁琐考验。合并后的美好蓝图需要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来实施,两家公司“异质文化的融合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只有出色地处理好这样的基因变异,才能让合并后的公司发挥合力,创造出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商务书屋     
《进出口经理人》2014,(10):94-94
管理思想精髓的交流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但又是经营战略中最难的,也是最容易失败的。在毛赫尔执掌雀巢公司的20年时间里,他并购了世界各地250家企业,包括数家中国企业,相当于每年13家,不到一个月就要收购一家企业,而且很多是10亿美元以上级别的大企业,他的并购计划从未失败过。毛赫尔凭借自己优秀的管理理念,把并购的公司成功融入雀巢整体品牌和组织结构中,把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融合到了一起。雀巢因此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毛赫尔也被评为欧洲杰出总裁之一。 管理思想精髓的交流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但又是经营战略中最难的,也是最容易失败的。在毛赫尔执掌雀巢公司的20年时间里,他并购了世界各地250家企业,包括数家中国企业,相当于每年13家,不到一个月就要收购一家企业,而且很多是10亿美元以上级别的大企业,他的并购计划从未失败过。毛赫尔凭借自己优秀的管理理念,把并购的公司成功融入雀巢整体品牌和组织结构中,把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融合到了一起。雀巢因此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毛赫尔也被评为欧洲杰出总裁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来,企业并购案层出不穷,腾讯收购搜狗,阿里收购高德和新浪微博,微软收购诺基亚,还有百度的一系列注资入股等等,各大企业都忙于借助资本并购,抢占入口、整合资源,实现其全产业链布局。当很多人还在探究企业并购原因的时候,殊不知企业成长模式已经改变,从稳步经营到并购布局,从自然生长到并购“变身”,中国商业经济也已经悄然跨入新的时代。未来,也许会有更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成就伟大,未来,也许会有更多创业公司努力经营只为能够被合理收购。总之,“变身”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0.
曹立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188-190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年代,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和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上世纪90年代企业并购在我国出现以来,部分企业成功进行了并购,如宝钢集团成功并购八一钢铁集团、国美并购永乐、中国蓝星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安迪苏集团。然而,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并购失败。而这些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重视财务战略管理,导致并购中财务风险加大所造成的。就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国内外企业并购业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企业并购的财务战略管理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机电产品市场》2005,(4):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截止到2004年10月底,在海外实施的较大并购案例达44起,涉及金额14多亿美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并购案例增加33%,金额增加40%。截止2004年11月底,我国机床工业已经并购了美、德、日本7家世界知名的机床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机床工业与世界同行的联系,增强了中国机床工业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2.
吕耘路 《北方经贸》2012,(12):33-3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力日益增强,在目前已完成的跨国并购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其中多数是由于忽视并购风险所致。为此,应做好并购前准备,确认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跨国并购策划;并购后实现有效整合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中国这个昔日的“产品生产者”正变为最富有但也最勇猛的“资本输出者”。在产业角色和处境上,“2008届”海外并购者与“2004届”并无本质不同。它们“为什么并购”的原因很简单——加入全球经济体系。其中很多并购的主题十分清晰合理,有待提升的是如何通过并购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创造性思维。这使得这些并购尚无法像思科、IBM以及SunGard公司一样,通过并购成为行业领导者、实现巨大的战略转型或是开创一个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境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并购境外企业已经成为不少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已经通过并购走出去的境外企业中,发展状况良莠不齐,有的保持了稳健的财务作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有的则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发展举步维艰。笔者下面就如何规避境外并购的财务风险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第一讲 跨国并购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罗晓  程科 《农机市场》2006,(7):17-20
今天,如果中国仍然陶醉于“制造大国”的地位,那么就无法成为明天领先的“创造大国”。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企业要学习的重要功课,就是如何从变化中保持“应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企业的理念与使命。“应变”的是市场的创新与突破。因为,创新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及企业领导人受尊敬程度的新一把尺子。 在中国收获机械制造业领域,几年来保持“三分天下有其一”行业地位的一拖收获机械公司。为了使企业摆脱产品市场的价格厮杀和无序竞争,不断开拓“蓝海”商机,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紧紧把握住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国收获机械产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了无愧于国家、社会和时代的斐然成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