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账”占用货款,为当地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前企业无库存对应的各项贷款。搞好此项审计是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问题,利于防范和规避贷款风险,促进农业发展银行粮油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拟就如何审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账”占用贷款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下半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对粮食信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管理,总的来说,对督促粮食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费用开支和扭亏增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管理办法不尽科学,手续繁多,不利于购销企业改善管理和作好增收减亏工作,从我省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银企双方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门负责粮、棉、油收购、调销资金供应和管理的政策性银行,按国家政策规定向粮食购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是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责,粮食购销企业从银行取得的信贷资金必须按…  相似文献   

3.
帅克 《企业经济》1992,(9):41-42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企业也从过去由国家“包下来”向“市场经营,自负盈亏”过渡,1992年4月1日起粮食实行购销同价后,对粮食企业冲击很大。粮食经营体制的转变,对税务部门来说有很多新情况去探索。当前粮食企业税收负担如何,以及在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地处“闽北粮仓”、闽赣两省交界粮食集散重地的邵武国家粮食储备库,其前身是建阳地区邵武粮食转运站,组建于1984年,是一个单纯以粮油集散、中转、调转为业务主体的粮食中转企业。1993年7月,粮食购销体制实行“两放开”后,粮油中转企业处于有“场”无“业”的为难境地。我们不等、不靠,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面对现实,理清了企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转机建制。重新确立了“以储为主、多种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市场已成定局,粮食购销企业由原来专门从事定购粮、议价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和国家指定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逐渐转向市场化经营,这不但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带来重大的冲击,迫使企业作出重大调整以求适应,同样,对粮食购销企业的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现阶段粮食购销企业的财会部门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 在自治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中发现,自治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面达90%,存在不少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体制不顺畅、企业改制意识差、管理薄弱、经营环境欠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自 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购销企业能够正确执行各项粮改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的粮改政策对购销企业生存和发展,对地方政府加强粮食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粮食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粮食产品总量过剩,企业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政府潜在危机和巨大的财政性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仅供参考。   一、现行粮食流通体制下的基本矛盾   (一 )收购政策间的矛盾。一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我国粮食购销企业在经营流通过程中.受周家政策和企业经营等多种因索的影响,普遍亏损,长期占用银行信贷资金。为了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食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摆脱亏损负担,促进粮食购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积极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国家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前后三次对粮食购销企业的财务亏损和不合理占用银行贷款情况进行清理,实事求是地认定粮食财务挂帐.并要求限期消化。我有幸参加了第二、第三次清理审计工作,感受较多,现谈一些自己的疏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审计月刊》2005,(2):61-62
襄樊市审计局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际,总结、探索、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清理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部完成了8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户中央直属库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任务。查处了一些弄虚作假,套取粮食收购资金等较为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财会》2010,(1):79-79
陕西省彬县粮食局通过粮食改革现有国有独资企业1户,下设3个粮食购销点,按照《2009年咸阳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及省、市会议精神的要求,该局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库存、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粮的数量、质量和品种情况,以及粮食库存占用贷款和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国家决定将历年形成的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剥离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但是,此项挂账剥离政策只考虑了粮食企业在执行国家购销政策时向银行贷款所产生的挂账部分,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全国粮食挂帐审计,重点是查处虚假收购储备粮、骗取财政补、套取农业发展银行的粮食收购贷款等违纪现象。粮食财务挂帐审计后,实行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顺价销售的管理方式。国家制定了中央储备粮的购销纪律,省级对定购粮、地方储备粮也制定了购销纪律,对规范粮食企业的经营行为提供了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底,我们在对我区第三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挂账清理审计中发现,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部分企业濒临资不抵债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粮食企业改制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更加规范,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企业亏损和费用水平逐年大幅度下降。而且近几年,已有1/3的购销企业由原来的亏损企业成为盈利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严格遵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正确理解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及时、准确的计算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粮食购销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对象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一些政策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粮食市场化改革需要,不利于企业搞活经营。为积极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笔者谈点粗浅认识:一、认清形势,适应市场化改革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改组改制步伐明显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和购销格局将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都将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农产品和金融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指出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2年7月1日,我市在自治区率先放开粮价.深化粮油流通体制改革。在我市粮食体制改革满两周年之际,我们对我市粮食系统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资金运作、多种经营、购销储备、补贴挂帐、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机制转换等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8.
我公司于1992年下半年在列分考察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和我公司实际,提出了从1993年元月1日起在全旗粮食企业实行以“切块管理,分别经营,平议单独核算的两条线运行机制”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案,经旗政府批准正式实施。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家专项储备粮、特种储备粮、定购粮等按国家政策购、销、调、加、储的粮食收归旗粮油公司集中管理、经营、核算,各基层购销企业实行代理制,不再承担政策性亏损,旗公司据盟粮油公司下拨的费用补贴结合各企业实际核定代理费.定额“以量补贴,年终结算,分期拨补”。  相似文献   

19.
粮油购销价格放开后,粮食企业为什么仍然发生巨额亏损呢?通过对哲里木盟粮食企业亏损的剖析,不难看出,粮食销售价格相对低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主要的是粮食企业费用开支过大。这里既有历史上形成和经营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不善等主观因素。因此,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粮食企业要想扭亏增盈,必须合理摆布网点布局,分流富余人员,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经营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减少损失浪费,盘活资金,加速周转,从而达到压缩和节约费用支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史梦顺 《活力》2010,(3):22-2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挖掘内部潜力、强化约束机制,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要发展,必须从管理入手。笔者认为,粮食购销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粮改深入发展的要求.调整经营思路,完善经营管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开拓市场,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