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探寻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通过发展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地区经济,使高校、社区、企业三部分形成有机系统从而互相联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产学研和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和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将高校资源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形成产业集聚,从而扬长避短,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将高校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立足河北省实情,阐述从政府方面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引进人才;从企业方面要立足河北的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从高校方面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改革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9,(13)
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设计服务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策划。本文主要从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融合发展的角度,从设计与文化的创意、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需要运用知识产权的手段作为设计创意的有效保障这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作为重要推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必不可少,作为主要产业基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和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顶层规划、人才服务、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08年12月21日落下帷幕。为期四天的文博会,在"文化创意与服务贸易"主题下,举办了展览展示、论坛峰会、推介交易、创意活动和文艺演出等近百场活动,共有来自海内外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金融投资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及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界群众31万人次参与了文博会活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目前洛阳的文化旅游产品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园区、会展、文化工艺品、文化演艺等方面,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面较少,融合度不高,未形成规模。因此应根据洛阳文化资源和现有旅游产品的状况,重点打造博物馆创意产品、宗教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演艺产品,同时向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化服务等创意产品方向努力,推动洛阳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十大城市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收获、结构、环境因子等分析发现,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宏观发展环境在全国居中等偏下水平,政府专项资金投入额度有待增加,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改造和发展,要采取措施引导居民进一步扩大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杭州市政府要增加文化体育娱乐方面的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高校艺术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融合相应的有利因素,笔者解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致概况,对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度解析,进对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更优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出发,指出高校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预备力量及试验基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教育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期望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玉蓉 《江苏商论》2010,(8):125-127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际公认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首先,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拓展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方面阐明了重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然后,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区域、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徽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缺乏特色、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不够等问题。要想实现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安徽省需要学习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在产业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4)
随着数字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融合了"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复合型新兴产业日益成为各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把手。因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所需人才培养阵地的艺术设计类高校,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与艺术设计类高校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艺术设计类高校发展的新路径,如构建以创意产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建构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以及推行校企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经济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创意产业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兴绿色产业,其特点就在于把文化、技术、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并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可以通过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实现另类崛起.文章提出,政府要积极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要支持本国具有优势的创意产业项目;要鼓励各行各业通过文化创意实现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是利用自身本土文化资源,把熟悉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以创造性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打造成文化产业,这种鲜明的文化差异性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源泉,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本文从内蒙古文化遗址产业的建立、发展、形成渠道和发展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梳理内蒙古相关种类的文化历史资源,把历史研究与现代设计、研发、制造的生产活动及一般服务和高科技的艺术、文化i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性市场有机结合,挖掘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潜力,创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载体,新型发展模式,完成内蒙古文化消费的拉动,实现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5)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政府过多介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文化创意人才严重缺乏等因素。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界定好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中美创意产业贸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采用UNCTAD数据,从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两方面来分析比较两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后,根据"钻石"模型剖析两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竞争力存在差距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创意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还处于初级形态,依靠的是低成本优势;创意服务竞争力水平很低,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关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最后,从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产业集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跃华 《现代商业》2021,(1):114-116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金融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金融业务形态,可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在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有其天然优势。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蔓延、机构联动缺乏、复合型人才稀少、监管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三方着力,创新经营模式与监管方式,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文化创意领域的正向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着,各种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中的含量与文化附加值的比例越来越高,文化的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根据英国的定义和国际创意先驱霍金斯的描述,文化商品包含了广义的以人的创造力、人的才能、人的技能为主的经济现象,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了很多门类,电影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影产业,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9):256-257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拓展产业消费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显著,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入手,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提出四川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