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性别理论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新闻报道,总结了其在新闻报道文本以及新闻图片文本中呈现的各种形象。通过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报道明显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字里行间透露着性别歧视,并且体现了对女性的符号贬抑。  相似文献   

2.
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以“陈江会”为研究个案,选取国民党《中央日报》为参照媒体,通过从“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新闻材料的建构”两方面对《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框架所做的研究显示,《人民日报》总体上遵从主题先行的新闻框架模式,这种严谨沉稳的报道风格一度开创了党报新闻报道的传统,但在新时期容易导致可读性不足、影响力式微、新闻专业理念发挥受限等后果,需要通过对既有新闻传统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符合阅读规律与认知需要,以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云霞  徐恺俐  梁琦 《商》2013,(2):140+139-140,139
灾难事件与其他新闻事件具有不同之处,报道灾难新闻时需要将其新闻专业本身与伦理道德相互联系,传媒人需要理性、谨慎地对待灾难事件与生俱来的重大性与严肃性。本文对目前灾难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着重从灾难新闻报道的要点入手,探讨灾难新闻报道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9月7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多功能厅中,记者采访了《华尔街日报》的发行人贺开宇(Karen Elliott House)女士。贺女士早年从《达拉斯晨报》开始了她的职业新闻生涯。1974年,她加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分社,报道能源、环境和农业方面的新闻。1989年3月,她被任命为道琼斯公司国际集团副总裁。这期间贺开宇女士曾在1984年因其出色的中东新闻报道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新闻报道”奖项。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更是新闻媒体关注追逐的热点。新闻工作者对灾难新闻报道研究和探讨,是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全社会预防和完善灾难应对机制,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中国日报》、英国《泰晤士报》分别是两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在本国乃至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取《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两家媒体有关"7.23事故"的报道文本作为样本,分别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时效性以及高频词等方面对两家媒体"7.23事故"相关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外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有着不同的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中国媒体的报道表现可圈可点,西方报道的平民视角也给中国报道带来不少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彭伟  丁继国 《中国报业》2014,(16):42-43
新闻是对事实公正真实的报道,但由于新闻报道所属的意识形态环境和所代表的权力主体不同,隐含其后的主观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语篇的语言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揭示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实践背后存在的权势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采用诺曼·菲尔克劳的话语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就《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报道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语篇是如何运用语言操控读者的意识,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News)明确表示,其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这当然令《纽约时报》感到很不安,因为《纽约时报》目前正拥有这一荣誉——至少它自认为拥有这一荣誉。当彭博社开始把手伸向《纽约时报》的地盘,要挖它的人才时,《纽约时报》就更加感到不安了。  相似文献   

8.
梁书婷 《商》2013,(22):338-338,274
“作为一本比较权威的综合性期刊,应该提供一个更加深入的,深度的阅读,深度的阅读可能不是很好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这样描述他的杂志。创始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称《三联》)与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三联》定位于一般知识分子阶层,以“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为口号,重视对生活的解释。它提供的是有三联独特风格的深度解读,以新闻事件为由头,通过全面深入的报道而传递一种观念和理想。因此,《三联》新闻报道的方式以解释性报道为主。  相似文献   

9.
方振庆 《中国报业》2023,(11):18-20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从新闻舆论视角记载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重大历史节点刊发了很多重要文章,推动和引领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档案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档案工作的成长历程在《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历史长河中数次出现,可以说,《人民日报》见证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人民日报》曾经出版过两份子报,一份是《人民晚报》,另一份是《人民週报》。这两种报纸的原版,人民日报图书馆均有整套的收藏。据考,图书馆收藏的这两种报纸的原版,人民日报图书馆均有整套的收藏。据考,图书馆收藏的这两种报纸,很有可能是“存世孤本”。这无论是从党的新闻史的研究角度看,还是从党的新闻史料和革命文物的收藏角度看,其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徐姿约 《中国报业》2023,(2):122-123
伴随着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期,如何在注意力经济下提升新闻内容存续空间,是报业转型需要思考的问题。播客的出现,为报业提供了数字化改造的新思路。本文以《纽约时报》开办的数字新闻播客《日报》(The Daily)为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报业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庞佳敏  兰杰 《商》2014,(48):162-162
语言当中都隐含了各种不同的交际目的,尤其是新闻报道。交际目的的隐蔽性要求我们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本文以45篇《时代周刊》有关新疆的报道作为语料,分析主题与关键词,以及倾向性,探索隐藏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建 《中国报业》2012,(10):76-76
《纽约时报》日前高调颁布一条新规,禁止记者向。采访对象提供未发表的新闻稿件以供其核查引语。该报监察员苏利文在内部备忘录中说:“从现在开始,如果采访对象以‘引用同意’作为采访条件,《纽约时报》的记者必须坚决说不。”  相似文献   

14.
宋士方 《中国报业》2014,(12):31-32
突发灾难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其新闻价值不言而喻。前一段时间,“马航失联”事件成为我国诸多新闻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也成为众多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角逐的一个着力点。纵观我国诸多媒体的“马航失联”事件报道,其表现差强人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解困新闻学”是美国学者大卫‘伯恩斯坦提出的新闻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真相的新闻报道理念。笔者试图在“解困新闻学”的视域下,寻求我国诸多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报道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以使我国媒体在今后此类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中不会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5.
海外传媒     
《中国报业》2014,(9):96-96
2014年普利策奖揭晓 当地时间4月14日,2014年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在新闻类全部14个奖项中,特稿写作奖空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分获两个奖项。 和去年一举夺得四大奖项相比,《纽约时报》今年表现稍显逊色,只拿下两个摄影类奖项;《华盛顿邮报》表现不错,斩获了两个重量级奖项:"公共服务奖"和"解释性报道奖"。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议题报道在中国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具有特殊的习惯和传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少媒体会在其新媒体上进行政治新闻报道。为了了解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同一家媒体的政治新闻报道主题和倾向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三家媒体"反腐"方面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反腐"新闻的报道主题和报道倾向,在不同媒体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太行山麓的平山县里庄村诞生。从此,在战火中孕育而生的大党报走入了读者的视线,开启了它辉煌的历史。人们在人民日报60余载如泣如歌历史的进程里,如数家珍般的记住了它所记录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和鲜活的人物典型,感佩新闻前辈在纷飞的战火中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有效组织创办《人民日报》,深入前线采访,给后人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人民日报》在战争年代是怎样组织发行,其发行状况如何?《人民日报》又是怎样在不断拓展着它的发行之路,从而成就了今天《人民日报》发行的巨大历史变迁与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科技类新闻报道中运用评价理论,通过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与华为5G技术相关的科技类新闻报道,探究其新闻记者所的介入资源以及他们所使用的介入资源是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除此之外,本文也从国家安全和行业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新闻记者是如何使用介入资源表达自己对于华为5G的看法和观点,借此...  相似文献   

19.
灾难新闻是指对那些给正常的社会系统造成危害的事件的报道,主要是关于天灾人祸的报道.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优化传播效果,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是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受众本位意识的逐步增强,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由于旧新闻观念的影响、对人文关怀的误解,人文关怀的缺失和错位现象比比皆是.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民情和事例,对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并探索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的对策.将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全方位理念实践到灾难报道中去,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业》2013,(11):88-88
10月15日起,《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HeraIdTribune)将正式更名为《国际纽约时报》(InternatlonalNewYorkTimes)。该报是纽约时报公司全资拥有的一份英文国际性报纸,总部设在巴黎。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自126年前始创以来,报纸已经更名多次.但其宗旨从未改变:提供能够改变世界的眼光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