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近百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模式争论不休。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判就是这种分歧和争论的集中表现。考茨基和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构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从民主社会主义的角度对苏联模式提出了尖锐批评。当今中国模式虽然不同于苏联模式,但由于历史的渊源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有苏联模式的部分印迹。考茨基和托洛茨基等人对苏联模式的批判对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完善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当前的中国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也可以从民主社会主义实践那里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视阈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制度上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扬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雄辩的事实验证了特色理论的正确性。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整个特色理论的思想精髓,而特色理论,则是"实事求是"的光辉结晶。自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至今,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已经跋涉了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历程。由于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因而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又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仅有苏联的经验可资借鉴。因而,从建国那天起,我们不仅全盘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而且也完整地继承了苏联的阶级斗争学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把党的工作重心定位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之  相似文献   

4.
苏联模式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为其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加快了苏联的现代化.为此,苏联模式一度成为20世纪中叶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开始的,深受其影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扬弃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开启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林永胜 《时代经贸》2010,(22):60-61
苏联模式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为其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加快了苏联的现代化。为此,苏联模式一度成为20世纪中叶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开始的,深受其影响,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扬弃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开启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熊念 《经济研究导刊》2014,(27):310-310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要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看其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在苏联是如何实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总体上是正确的,只是局部有错误。  相似文献   

8.
匈牙利社会主义经济走了一条有别于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第三种模式",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有所创新。匈牙利"第三种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值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借鉴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尝试,开了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以列宁主义诞生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开始的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不仅使这些国家党解散、国解体和社会改制,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总结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合力的历史结果”,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正是这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因果链条。在纪念苏联解体二十周年之际,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执政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探索出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独特创造.过渡时期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全面学习苏联工业化方法的"舶来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代化道路,是试图将苏联工业化内核与我国资源优势和现实需要相结合的理想建设路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文明发展方向进行契合对接以确保在与人类共同价值目标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新阶段、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架构、战略部署、布局安排等进行创新升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两个,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继早期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大讨论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设,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对按劳分配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展开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苏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七十余年,突然解体,这是为什么?世界明智的政治家、经济家与社会学家都在沉思反省。中国共产党人在思考如何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来是人类对合理社会的一种理想,一种追求。经过马克思的提炼、加工、发  相似文献   

14.
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必须进行多向的比较分析,包括对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历史阶段的比较分析、同苏联模式的比较分析、同俄罗斯和东欧等“转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同西欧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在比较中鉴别,为理论升华开拓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李雪 《经济师》2012,(10):6-7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很有必要将理论与政策相互结合起来,探讨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依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规律的实践要求,通过改革发展模式及其体制的完善,来提升民生福利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上,福州大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小亮作了题为《以民生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的学术交流发言,对以民生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理论阐述,提出了政策建议。现将周小亮教授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刻论述,形成了丰富成熟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这一思想呈现出一系列时代创新性的特点: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集约型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江泽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阐述了四个问题: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党的建设。这为我们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20年的经验指明了方向。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尤其要重视认真总结近20年来的历史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新的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像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那样,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和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顺 《技术经济》2007,26(12):112-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区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必然有差异。中部地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刚刚跨入工业化中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就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历史计量学的研究范式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进行整体把握是必要的。历史计量学的学科定义应是开放的,涵盖经济理论、经济史和定量分析方法等内容。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学者要开展合作,需要交流的平台和合作的机会。由于历史计量学在假设前提、分析工具和方法上具有"非人化"特征,所以双方在合作内容上应讲求理论观点兼容并包、相互补充。培养历史计量学的学术梯队,对推进国内历史计量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历史计量学的精髓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历史计量学这个学科有助于归纳中外经济史中经济发展的共性,总结中国经济史中经济发展的特色,从而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政府制定的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增强企业活力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过于突出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模式"中的地位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模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弄清"中国模式"的实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