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当前困境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在中央层面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公安部发布的<城市户口暂行条例>.这一条例的目的主要是维护治安(第一条),除立法目的、有关施行方式和颁行部门的规定外,仅有9条实质性规定,主要的功能是登记户口、确定户主、变动登记以及施加对住宿超过三日的来客的报告义务,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信息反映机制,作为公安等行政部门的决策与行动之依据,并不包含控制人口流动的规范意图.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商业时代》2012,(27):105-107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管理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统包统分就业制度的消除,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转移。但劳动力流动给城市带来的就业压力促使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限制性劳动力流入的措施,以及户籍制度对农民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劳动力转移仍然面对重重制度性障碍。因此,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废止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当是目前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王春雷 《商业时代》2013,(3):106-10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韩霄 《致富时代》2011,(5):185-185
该文从目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的入手,分析了形成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所在,主要和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法规缺位以及思维惯性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近期和长远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年猛  王垚 《财贸经济》2016,(11):126-145
本文从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的视角来分析“大城市拥挤之困”以及当前户籍制度无法实现“引导人口流动从而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越吸引外来常住人口的进入、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就越快;由于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配置在行政级别较高的大城市,在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模式下,户籍制度必然难以奏效.最后,本文提出了破解大城市拥挤之困的新方向,即“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除当前等级化的资源分配体制,减少多层次的行政管理格局,构建各类城市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姜晶 《财经界(学术)》2014,(32):282-282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牛玲 《现代商业》2014,(2):186-187
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面临者农村人口空心化、结构性矛盾、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城市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8.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不够完善,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困境儿童的主体。本文梳理了困境儿童的基本内涵和识别标准,初步构建了困境儿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鑫 《消费导刊》2009,(6):187-187
我国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机会上与城市学生不平等,同时向城市学生倾斜的城市管理政策也对他们很不利,造成其教育稳定性和延续性无法得到保证。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当加快我国户籍制度和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并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流动进行跟踪登记,形成统一管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消除因户籍带来的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误解和歧视。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8)
本文论述了原有户籍制度的背景以及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也随之不断的调整。其中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城市化的进程则主要表现为在农村中较小范围的征用土地到征用了几乎所有的农村土地,也就是城中村的形成。然而,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将户籍制度的弊端显现了出来。户籍改革的动力包括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以及公民社会的意识不断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困境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通过调查研究,探讨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及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建立"知识传授、道德教育、情感沟通、生活照顾、安全保护、积极干预"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解决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政府部门提案,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美术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安慰与治愈,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儿童健康成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从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由此城乡结构由二元转化到三元化特征的社会格局。具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45亿人。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受到户籍制度限制、行政权力干预以及立法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平等现象。要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应改革户籍制度,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违宪审查制度以及完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人口转移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公民的平等性,阻碍城镇化进程、阻碍经济发展等弊端,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城市承载力不同、户籍附着利益大、相应福利政策滞后等揭示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难度大的境况,简单探析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依照因城而异,因地制宜、促进城镇化建设、完善相应法律等策略法规来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骤然激增的农民工流向大中城市的现实,政府虽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来缓解矛盾,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所遇到的主要障碍还在于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户籍制度.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城市化滞后和制度创新的迟滞.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治障碍,把户籍改革扩大到城市;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杨佳 《商》2014,(45):63-63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行政制度,不仅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改革已然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合理的解决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体利益的稳定、长足发展,而且对这个国家能否走出困境,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以户籍制度为出发点。分析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薛文逊 《财贸研究》1992,3(6):29-32
以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和维系城乡利益格局为起点的我国户籍制度,虽然在强化社会管理,维护公民权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因户籍制度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表现为地区利益差别和城乡利益差别,为防止地区利益和城乡利益被分享,地区之间市场相互封锁,城乡之间市场相互分割就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统一市场发育已经遇到了户籍制度的障碍,创新户籍制度成为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骤然激增的农民工流向大中城市的现实,政府虽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来缓解矛盾,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所遇到的主要障碍还在于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户籍制度.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城市化滞后和制度创新的迟滞.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治障碍,把户籍改革扩大到城市;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建国至今,我国城市化走过了曲线式的历程。在这曲折而漫长的历程中,我国的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与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是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公平性,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户籍制度附加了各种复杂的利益。剥离户籍制度的附加利益是改革的核心。但是,应该在全国同时推进,还是先在部分省市率先突破,还应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