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前.河南省汝南县一些农户向新华社新闻热线反映。由于当地农资市场管理混乱,仪去年秋季以来。该县就多次出现假冒伪劣化肥坑农现象,并造成至少400亩小麦严重受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受害农户多方奔走投诉.光路费就花了数千元.但由于种种原因。维权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2.
“讨要属于自己的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还会遭到暴打.法制社会怎么还会有人在光天化日下如此胡作非为?”见到记者,向光西流着眼泪哽咽着。 向光西是事件受害人向光辉的弟弟,哥哥受害时他就在工地上,也是他把哥哥送到医院抢救的。“一眼没见的工夫就出了这事。”“见到哥哥倒在血泊中,我当时都傻眼了。”事隔8个月之久,向光西都很难相信当时眼前的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老高,去年你家小麦灌墒后播种,入冬前又浇了冻水,土壤底墒保持得不错。不过冬季气温比较高。降雪较少,地表水分流失较快。表墒并不理想,3月初你可得及时浇上返青水呀,要不然底墒和表墒不能接上,小麦分蘖就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累了一天,老张在家中今年新建的浴室暖暖和和地洗了一个热水澡,感觉一身的疲劳顿时除去了。坐在热炕上一边看着电视上有关财政奖补的政策宣传,一边盘算着:再有两天家里8亩苹果树的冬剪就完了,多亏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不但解决了人老几辈头疼的吃水难问题,而且还能给苹果树浇上水了。今年生产的苹果不但色艳、个大、产量高,而且还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出售,卖了个好价钱。只要水的问题解决了,2010年就可以建个沼气池,再多养几头猪搞生态养殖了。  相似文献   

5.
姜斌 《乡镇论坛》2011,(19):31-31
近几天,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乡山背村的谢明仔一直忙着走村串户,他想把村里外出务工乡亲留下的山坡“撂荒地”和沙洲“差粮田”多承包一些,打算扩大原生态红米稻的种植规模。“去年我种了10亩红米稻.收入3万多元。”4月14日上午,笔者来到种植红米大户谢明仔家,只见他正在自家院落“侍弄”一大堆农家肥,而屋里屋外,见不到半点化肥和农药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时下,有人把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称之为“绿色教育”,这是十分贴切的。有人算过这样一笔帐:以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每生每学期使用的教科书为1500克计算,若教科书能够重复使用1年,就可节约33万吨文化纸。如此一来,每年可节省几十万亩森林木材、1亿吨纯净水及1000余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镇某村委会管辖的30亩机动地到期以后,原承包户种上了小麦,以小麦还未成熟为由,想继续种地。而村“两委”因办公开支和为群众垫付水费等问题,急需资金。就想将到期机动地另行发包出去,为此,双方产生纠纷争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企业》2005,(11):52-53
我就是以此为职业的,收入还不错 白俊伟 35岁;某安徽“拾荒者” 我10多生前不定期北京,到北京来就跟着老乡一起捡破烂,到现在干了10多年了。在一般人眼里这活又脏又累又不体面,但我们就把这当作职业.就像说你是医生,他是司机,而我是一个“拾荒者”。刚开始干这活的少,收入真不错.现在也还可以,一个月1000多块不成问题,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相似文献   

9.
朴您 《乡镇论坛》2014,(26):17-17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家肥养地毋庸置疑,但是笔者经过走访发现,在很多农村,农家肥却成了无用的垃圾。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农经年报显示,2013年,该镇全年播种农作物64392亩,施用化学肥料2587吨。其中:尿素742吨、碳铵503吨、硝铵75吨、磷肥660吨、钾肥64吨、复合肥530吨,每亩0.04吨。2012年,全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544亩,施用化肥2207吨,每亩0.037吨。2011年.全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595亩,全年施用化肥1747吨,每亩0.032吨。以每亩用量看,施用化肥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2011,(7)
据报道,农业部6月21日宣布,全国夏收小麦已收获3.1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实现“八连增”。  相似文献   

11.
有谚语说:成都”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终年温暖湿润,“天府”人爱吃”麻辣烫”.吃多了便会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调节,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于是茶便顺理成章地登堂入室。”有行就有市”.铺天盖地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据说,成都的茶馆、茶楼已发展到4000余家,这还仅仅只是官方统计的粗略数字。如果再算上家庭式小茶馆、饭店套茶馆、旅店套茶馆.商场内开设的小茶馆等等,那就不计其数了。以至有人把成都茶馆与巴黎酒吧、维也纳咖啡馆并列为“世界之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市场行情是:农副产品一路跌价,小麦由每斤0.8元降到0.65元左右,大豆由1.85元左右降至1.45元左右。可如果到市场转转,却发现不乏有心人把农副产品适当处理后,价格却看好,有人把小麦轧成麦仁、麦片,把黄豆挤成豆饼后再卖,价格涨了一倍,有人把散装大米装成10斤或20斤一袋,不仅价格高于散装米而且销路甚好。另外,一些精明的商贩,把大堆地苹果装成10斤一袋,价格稍微便宜一点,却出奇的好卖。顾客买东西不仅图个合理的价格,还要图个方便、省事等。因此,奉劝农民朋友,当你准备出售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或其它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13.
去年,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整治假冒伪劣化肥行动中,发现部分化肥生产企业以新产品为名,以标有含磷名称的化肥为诱导,生产磷含量极低的所谓“新产品”——“钙镁磷肥”、“硫钙磷肥”。由于植物需要的主要养分为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农民购买化肥也主要是购买这三大类肥料。为此.一些生产企业便在包装袋上把“磷”字印得很大,其他字印得很小,由于包装袋上印有醒目的“磷”字,这类“化肥”价格又远低于磷肥.许多农民受其误导而大量购买。但是,按单一含量磷肥的国家标准,化肥中磷的有效含量必须达到12%,而这类“新产品”磷含量仅1.2.农民施用了这类肥料,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不少农民因此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4.
公有民营企业应重“民营”顾建洲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亏或乡镇企业都搞起了“公有民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人们对“公有民营”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有人把“公有民营”当成大包干,也有人把公有民营当成几年前搞过的租赁经营,这样就有...  相似文献   

15.
保管化肥“六注意”1注意防潮:化肥购进之后一定要置于干燥不返潮的仓库里。因化肥极易溶解于水,所以如把化肥置放于地势低洼的仓库里,就会使化肥化掉、流出水,大大降低肥效。2.注意防火:硝酸钦、硝酸钾在高温下易分解,并放出大量气体,若猛烈撞击会产生爆炸。因...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劳动月刊》2012,(9):57-57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听说很多“糗事”,这类令人啧饭的笑话,随手一抓能装几箩筐。然而有人却把它变成商品出售.不仅赚了大把的钞票,还意外成了“微创业”明星!  相似文献   

17.
会走路的书     
网络上有个站.叫做“走路的书”,没有脚的书居然会走路吗?原来有人把看过的书“放生”,让其他爱书的人有机会阅读。于是.被“放生”的书有了出走的机会.不断被人传阅。在英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英国流行把看过的书报杂志,随手搁在地铁或公车站.喜欢阅读的人尽管拿去,读过以后,再放在下一个车站。不久前,她还回答了一个问卷,正是有关“书报看完后留在车站,让下一个人阅读”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谁来惩治“公贿”前些时,一位村会计问:“公款送人情有人管吗?俺村一个领导,去年送人情送掉了5000多元钱,还不晓得么名目。”这类情况,恐怕就叫“公贿”吧。公贿的欺骗性大。行贿者常以“钱没装进自己腰包”为理由.把贿赂说成是“为公”的“合法化”活动;再者...  相似文献   

19.
李向红 《乡镇论坛》2014,(32):18-18
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大范围普及.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联合收割机“带病下田”,造成粮食严重过量抛撒.笔者在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田间调查时.也发现类似问题。据店东村7组村民赵建江反映:去年他家水稻收割时.未脱尽和地上抛撒的稻粒.如果全部捡起来的话,亩损失粮食25公斤以上;今年夏收,他家3亩多麦田地.至少抛撒小麦75公斤,平均每亩抛撤25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贫穷的怪圈     
“人穷———志短———人穷”有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同样看中一条生财之道,别人抓住机遇说干就干,这类人却顾虑重重。某村是远近闻名的运销专业村,“春贩蒜薹夏贩瓜、秋贩花生冬贩虾”,不少农户因此年收入过万元。有个姓刘的农民因搞贩运赔了一次本,就不干了。邻居多次约他合伙再试,他不干;村干部借钱要他重整旗鼓,他怕还不起而不愿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在农户中不止他一个。现在,他家有6口人,单种几亩责任田,只能混个肚儿圆。“越穷———越生———越穷”在农村,有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