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曾听过一个讲座,一个很知名的作家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自己的成功第一要归功于坚持,第二也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忽然有人问:“有第四吗?”在场的人都笑了。作家很风趣地诜“问的好,可惜我没遇到!”然后他很认真地告诉提问的人说:“如果有第四,那就是放弃。”作家接着说“如果你的坚持仍不成功,恐怕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你的才能与成功难以匹配,这个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得,也是你最明智的选择。你应当及时调整自己,寻找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从道德层面分析,信用是一种良知、一种品德、一种文化。从经济学上讲,信用是一种关系。一个人是否讲信用,不是孤立的个人,是他与别人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从关系中观察他有没有信用。我们有一个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三次坐车逃票,他的运气不好,三次被抓到,并被处以高额罚款。后来他完成学业,在国外找工作,老板看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看他的信用记录,发现他有三次坐车逃票受罚,老板说:你为了这么点小利就弄虚作假,如果我委你重任还不知你会做出什么事来!最终没有录用他。  相似文献   

4.
一位作家曾经在文学创作之路上一次次遭受打击。在接到第743张退稿单时,他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单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可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张退稿单的价值都要重新计算。"这位作家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  相似文献   

5.
任黎明 《乡镇论坛》2011,(24):33-33
阿飞是个小作家,他的小说写得不错但销量不好。朋友肖克认为他不够张扬,但他自己觉得是因为写得还不够深入。最近他打算写一本关于乞丐的小说,决定先做一次体验。  相似文献   

6.
我们发现.众多成功的西方企业.都有一个谦卑而平凡的“仆从”领导。如果连耶稣这样的西方圣人也需要为他的弟子洗脚的话,那么,中国的企业家难道不应该为他所信赖的每一个员工交一次心.握一次手吗?  相似文献   

7.
1982年,作家蒋子龙去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请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你能把它拿出来吗?”,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蒋子龙把“不可能”化成了“可能”,他略加思索,答道:“您怎么将鸡装进去,我就怎么将鸡拿出来,您显然是用嘴一说就将鸡装进瓶子,那我就再用语言这个工具将鸡再拿出来。”艾伦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的人”。  相似文献   

8.
耀忠  雨水 《成功之路》2012,(6):25-27
作家,是许多文学爱好者追逐一生的梦想。赵长发,这个只上过小学3年级的农民工,却在一年内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他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使用两手食指电脑打字创作文学作品。一年间,共创作9部长篇小说和1部200首诗的诗词集,共计138万字,创造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年初,世界纪录协会为他颁...  相似文献   

9.
李文 《企业研究》2005,(2):46-47
电话一次次的打过去,终于找到了他,他很低调:“工地实在太忙,我建议你去写写别人,我如果有什么成绩可说,也都是团队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小和尚很喜欢寺庙里面撞钟的工作,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请求住持让他做这份工作,最后住持只能答应他!刚开始他很兴奋,每天不仅按时撞钟,而且钟声洪亮。可是后来他对这份工作渐渐麻木了,开始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再后来他终于被住持换到了一个做苦工的岗位。小和尚很是纳闷:“住持方丈,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或是不够洪亮?”住持告诉他:“你撞钟非常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乏、疲软,没有一点穿透力和感召力!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又怎么能担任撞钟之职?”  相似文献   

11.
《西部财会》2008,(7):80-80
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但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作学问就是做人,作诗更体现出做人的实质。一个诗人热爱什么,追求什么,完全是他的思想感情的写照,他的心声的喷发,他的人品的再现。审计题材作家向崇安及其作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我第一次接触他时,就有所感觉。那是在1989年金秋时节,我们在泰山,参加中国审计期刊主编会议时相识的。见面后一交谈,就感觉到我们对审计事业、对文学有着同样的追求,有着共同的信念。会议期间,我们还共同研究、策划成立了中国审计文学研究会,拟定每年召开一次部分审计期刊研讨会,同时研究审计文学队伍的建立,后来于1990年夏天在黄山,…  相似文献   

13.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长大融资     
有一次,一个民营公司的经营者说,他的公司一切都很好,就是资金流出现问题,如果有了足够资金,他的公司可以长大为一个全国经营的大公司。“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经营者说话的时候,表现出了十分无奈与焦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休闲娱乐     
散文精品西藏最终幻想西藏,为什么是西藏?如果列举一个选择题,梦想是什么?西藏应该是不容错过的一个选项。西方第一个闯入西藏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宣称,在西藏“每走一步对于我们都是关于地球上的知识新的一种发现,每个名字都是一种新的占领。”我第一次到西藏,看着那些友善的人民孜孜不倦地对着每辆开过来的汽车一次次挥手致意,我就开始感动了,这很肤浅,却很真实。斯文赫定在他那个年代以他的勇气当然可以宣言:“新的占领”,但对于21世纪的无数奔向西藏的人们来说,他们渴望的是被西藏占领。有人在视…  相似文献   

16.
果戈理烧手稿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1809~1852年在世),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熬更穿夜地写出了一部剧本,又经过了精心地修改,总算大功告成。按着他的创作惯例,写好一部著作,总要把手稿交给一些文坛名流审阅而求得同行们的指点,然后再反复修改。而这一次,他却例外地请来了著名作家茹科夫斯基。想当面念给他听,请他即席提出修改的意见。 于是,在午餐后,果戈理就将自己的剧作一字一句朗读给…  相似文献   

17.
漠漠 《企业与市场》2005,(11):65-71
一个在九乡成长起来的作家。一个在九乡经营“山庄”的作家。一个谦虚谨慎但不拒绝拍照的作家,一个毫无老板派头但关心九乡经济发展的作家。从他走进杂志社的那一刻。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大家的朋友。他的“龙河山庄”闪光在九乡,也必将闪亮我们每个人停泊九乡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板把全部资产投资于一种小型制造业项目,但因世界大战爆发,原料来源中断,企业被迫破产。他为此痛苦至极,想过自杀,最终他选择离开了妻儿,成了一名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一本名为《创业者》的书,此书令他鼓起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该书作者要求帮助。当他找到作家说完他的故事后,作家却说:“我满怀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很想帮你,但我无能为力。”流浪汉感到绝望,脸变得苍白。  相似文献   

19.
企业裁员的无痛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员,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裁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正如来自通用电器的一句名言所说,任何人,如果他很乐意裁员,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企业的领导;反之,如果他不敢裁员,他也不够格做一个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天才最大的价值,不是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已有的世界,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其他天才的创造力对他的最近一次颂扬由约翰·拜恩在《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完成。他列出了12位当代最伟大的企业家的名字,乔布斯名列第一。拜恩是杰克·韦尔奇自传的合作者,也是一名资深且优秀的商业作家。当然,也有人质疑他跟那些"企业家"们走得太近。他称乔布斯"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