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水产养殖业者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传染性疾病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发生时,均不大可能导致全池的所有养殖动物在同一时间发病,而总是有一部分养殖动物先发病,另一部分养殖动物在稍后的时间内发病,还有一部分养殖动物自始至终也可能不发病。在同一个池塘中养殖的水产动物,受到池塘中某种病原感染的机会应该是均等  相似文献   

2.
<正>水产养殖业者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传染性疾病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发生时,均不大可能导致全池的所有养殖动物在同一时间发病,而总是有一部分养殖动物先发病,另一部分养殖动物在稍后的时间内发病,还有一部分养殖动物自始至终也可能不发病。在同一个池塘中养殖的水产动物,受到池塘中某种病原感染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为什么同池的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的时间和状态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即为什么相同的养殖  相似文献   

3.
<正> 一、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 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水产动物自身的反应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其发病原因,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4.
<正>还有"泼洒没有错"。与防治人体和家禽(畜)的疾病的用药途径相比,采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确实在用药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这是因为生活在水体中的水产养殖动物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往往难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养殖生产者发现有死亡现象后,才注意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情。而此时同池饲养的大多水产动物可能  相似文献   

5.
(1)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对水产动物的应激性刺激 在水产动物患病时,应该尽量为其创造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患病后的水产动物能获得充分静养的条件,一般不要进行捕捞和运输,以及能对水产动物造成应激性刺激的其它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在探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病害预防的措施,供广大养殖生产者参考。一、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常见原因1.引起病害发生的内在因素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能否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如何,往往取决于机体内免疫力的强弱。比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感染南美白对虾和小龙虾,而  相似文献   

7.
对患病水产动物进行药液浸泡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但是,其主要过程都是将药物首先溶解在饲养水中或者用某种容器盛装的水中后,再将水产动物放入药液中浸泡,以清除寄生在水产动物体表的病原生物。与将药物拌在饵料中使水产动物口服药物的给药方法相比,水产动物口服的药物是经过消化道吸收而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而用于浸泡水产动物的药液除了能直接清除寄生在体表的病原生物外,还能通过患病部位和鳃部被机体吸收。  相似文献   

8.
正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用药、科学防治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常因缺乏认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发病后才用药。水产动物因其生长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若加上巡塘工作不仔细就更难察觉,待发现症状时,病鱼常已很少摄食  相似文献   

9.
运输时强烈和长期的摆动,会破坏水产动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使水产动物呈麻痹状态,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仰卧或侧游在水面。如刺激不很严重,刺激解除后,水产动物仍可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一般人个体对振动的反应较幼小的个体为强,因此在运输时以运苗种为宜。当压力长期的加水产动物某一部分时,因这部分的血液流动受到阻碍,使组织篓缩、坏死。  相似文献   

10.
3 水产用兽药问题形成的原因 3.1研究层面的问题 迄今为止,已经被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大部分水产甩篦鞔星直接从兽药、农药和化工产品移植而来的,兀.乎还没有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专用药物,对于这些药物对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究竟如伺使用才算是科学或者规范用药,至少大多数水产用兽药在科学研究层面尚无结论,只能参照对其他陆生动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水产甩兽药。而对水产养殖动物用药与对陆生动物用药又是存在许多加重i差异的,原因如次。  相似文献   

11.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提高水产动物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提倡健康养殖、高密度、高单产、高效益的今天尤其如此。水产动物一般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基本上都是进行群体治疗。内服药一般只能由水产动物主动吃入,所以当病情比较严  相似文献   

12.
一、调查访问 ①调查日常饲养管理情况,包括清塘方法,养殖的种类、来源、密度,苗种入池前是否经过消毒以及用什么药物消毒,投饲、施肥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②调查有关的环境因子,包括了解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质情况,水温的变化情况,养殖水域周围的农田施药情况,养殖水域的大小、深浅、底质情况、有无敌害生物及有无水产动物某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周围有无水产动物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寄主等。③调查发病情况和曾经采用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水产动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发生疾病不但难以确诊,还很难治疗,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可以针对发病个体近距离地给其打针服药。发现部分水产动物生病,通常都是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进行群体用药。这样不仅会增加用药成本,还会给其它健康的个体造成影响,重者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采用内服给药的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生病后,一般吃食很少或很少吃食,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动物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大,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复杂,有的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药物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将药物均匀地拌合在饲料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水产动物均匀摄食药物饲料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养水产动物采用群体饲养的方式,饲养密度一般都比较大,一旦发生某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播的速度大多比较迅速。因此,水产动物疾病比陆生动物疾病更难以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追求生长性能最大化,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全程采用高投喂率策略。但高投喂率必然伴随着水体高氨氮排放,低温状态下水体氨氮对水产动物影响不大,而氨氮毒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加之病原菌滋生和水体溶氧变化,此时水产动物面临水体氨氮、病原菌、溶氧以及自身生理状态变化等一系列挑战,导致消化功能、免疫状态受影响,最终表现为生长受阻、抗病力下降、死亡率高等,严重制约水产业经济效应。本文重点围绕高温胁迫下水环境变化和水产动物生理变化,并对当下应对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依据 在养殖生产中,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观察症状和利用显微镜检查完成的,在诊断过程中应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宁农 《农家之友》2009,(12):I0032-I0032,I0056,I0057
6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6月份的渔事应围绕投喂与防病展开。  相似文献   

20.
潍城 《农家之友》2009,(12):I0032-I0032
6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6月份的渔事应围绕投喂与防病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