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住房的、以转移支付制度为主的若干制度安排,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解决,中高收入家庭住房通过限价房和商品房解决.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房地产均等化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这种特殊公共物品的公平分享,也有助于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住房政策自2005年开始,由市场化提供住房为主向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1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发展历史 我国首次提出廉租住房的概念是在1998年,国务院于1998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文件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  相似文献   

3.
张琪 《时代经贸》2008,6(3):75-76
1 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发展历史 我国首次提出廉租住房的概念是在1998年,国务院于1998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文件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按照经济适用房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它应该是政策性住房,带有政府保障的性质,也就是说,对那些买不起普通商品房的中低收入者,政府有义务满足他们基本的住房需求。因此,相对于同区位的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因带有政府补贴在内并实施着严格的政府指导性定价,从而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一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一直维持着供不应求的局而。不过,国家决定全而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并不全足为了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另一个原因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其有关政策的初衷就没有仅仅局限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之内。按照“23号文”的说法,始于1998年的经济适用房,是为完成“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丰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这一目标而推出的。也就足说,经济适用房是国家要发展的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正是这种政策定位上的模糊,使得经济适用房很难与商品房划地为限。作为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本应有一个数量的限制,不宜全面铺歼,但一来因为中国的人口结构还不是橄榄犁,中低收入家庭占了人口的70%-80%,二来国家把它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在实际建设中,经济适用房就注定了要在政策房与商品房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5.
王迪 《当代经济》2008,(11):42-44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该制度实施以来,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所用。但与此同时.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对现行的廉租房制度进行全方住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政府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采取的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即建设由政府扶持、保本微利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向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此外还有少量的廉租住房提供给最低收入者家庭,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似乎叫好不叫座。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不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对我国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就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有所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自1998年国家提出建设经济适用房以来,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化,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施中也显现出不少问题.文章指出经济适用房推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国家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政策.由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逐渐背离最初目的,忽略了低收入群体,易滋生寻租腐败.由政府制定低收入标准,设计兴建并最终分配经济适用房,可切实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减少寻租腐败.  相似文献   

9.
家庭结构信息非对称下的经济适用房准入机制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适用房建设不仅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但是,现行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分配中出现的虚假申请、隐瞒事实等现象,严重影响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公平实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其原因之一是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没有系统考虑家庭结构信息的非对称性、个人理性等因素.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基于信息非对称和个人理性的经济适用房准入机制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能够使申请家庭选择真实类型上报时,不会带来利益上的损失;而采取策略性类型上报,则可能损失利益,从而引导申请家庭上报真实的家庭结构类型,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申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与美国可支付住宅相似.本文在对两国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政策定位、补贴模式、政府职能、住房供应模式等四个方面对两国住房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住房政策的设计提供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