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醒着     
余自安 《商界》2008,(7):86-88
当头顶上的大梁像骨折般“咔嚓”一声扑下来,我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大脑轰然爆炸,我的身子飘了起来,然后眼睁睁看着那些狰狞的建筑将我压在谷底。我听到有人声嘶力竭地在喊“地震……”,有人狼嚎般地喊“救命”,几秒钟的时间,一切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2.
刘枫 《销售与管理》2005,(10):32-32
“闯祸了!”在好友家。我一个趔趄把桌沿的菜碗都撞摔在了地上。顿时油污四溅。我尴尬极了,朋友却神秘一笑:“小事儿一桩!”就见她从橱柜里拿出一块鲜亮的黄色小巾。“用这么新的毛巾擦油?真可惜!”我开始还很惋惜,可以见这小东两擦过之处,痕迹全无,我哑口无言。“管用是管用,可它经脏吗?”听了我的疑问.朋友笑了笑.把毛巾住清水中一漂,再提上来一拧。毛巾马上鲜亮如新。  相似文献   

3.
笑一笑     
《光彩》2001,(6)
选职业雷曼想知道他儿子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于是问道:“我想知道你喜欢干什么,现在是你选择的时候了。”“我所喜欢干的?这很简单,”年轻人说道:“我想整天坐着汽车兜风而且口袋里装着不少钱。”“你的工作算是找到了,”雷曼对儿子说:“你将是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饭后一支烟约翰患有心脏病,他去看医生,医生劝他别抽烟了,最多只能饭后抽一支。约翰答应了。两个月后,医生在街上遇到约翰。见他精神仍然不佳,便问:“您按我说的做了吗?”“做了。”约翰回答,“您要我饭后抽一支烟,搞得我每天吃十几顿饭,真是撑死了!”不得安…  相似文献   

4.
苏旭  郑小刚 《浙商》2009,(12):78-81
贾文良跟“车”耗上了。这不是普通的车,而是一种水陆两用的特种车,他给取了个名字,叫“西贝虎”。 “我是头脑发热搞出了这么个车。”在一次论坛上,贾文良快言快语地说。“但最终我是胜利者。”他又有些自得地表白。  相似文献   

5.
田永敏 《浙商》2010,(12):16-16
我多次去了浙江绍兴大禹陵。现存的陵园已存上千年了。巧合的是,我几次在大禹陵都被大雨淋到。5月份的一天,我又去了一趟大禹陵,那天阳光灿烂,气温也高,在登上大殿台阶时,我满脸是汗。当时我想:人不出汗多好啊!一念及此,顿时联想到大禹治水的经验——“疏导”!洪水是客观自然现象,我们无法“堵”与“截”,只有通过“疏”与“导”才能变害为利。这也是大禹总结了他的上辈们治水失败的教训才悟出的真理。  相似文献   

6.
袜子哭了     
“没用了,做什么都没用了.我们撤吧……”平时神采飞扬、踌躇满志的丁通,一脸疲惫地对我摆了摆手。五年前,就是丁通的一句“搞起来”,我和妻子的袜子厂在他这个“推手”的鼓动下,一步步攀上巅峰;今天,也是他的这句“撤吧”,把我们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底扫进了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我奉命开赴一个新“战场”,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区域经理,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历程。同时,在这个历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区域经理的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8.
一、散户的进场 罗杰斯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十足信心”来源于什么,什么是“机会”,怎样“出击”,这是散户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AA制     
在德国考察的一天晚上,旅居德国的大学可学来宾馆看我,还带来一位德国朋友,他居然能说汉语;德国朋友专门在中国学过汉语,而且是当年“来华传教士”的后裔,我立刻想到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话题由此展开,“工具”保持沉默,我的同学慷慨陈词:“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卖了粮拿不到钱,教师教了书领不到工资,领到的欠条俗称“白条子”;邮政部门邮递的汇款单不能及时兑取现金俗称“绿条子”。而时下,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比“白条子”鲜艳,比“绿条子”高档的“条子”,有人称之为“红条子”。“红条子”到底是什么?别忙,且先听我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前不久,一位同学愁眉苦脸地来找我求助,一是借给他二百元钱,二是拿着这二百元钱去代他走一户人家。当时,我心里直纳闷,这天底下哪还有请人走人家的?我赶紧追问他,那知这一问竟问出了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一天他有两户人家要走,而且都在晚上。…  相似文献   

11.
妻开了一爿妇女卫生用品小店,堂而皇之做起了店“老板”。于是,我下班后的时间便在做饭、洗衣、拖地板中度过,活脱脱成了一家庭妇男。尤其是当妻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送去的午饭,一边挑剔着:油大了,盐多了,捎带着埋怨昨天一件衣服的领子没洗净,家里的地板又脏了……咱这“妇男”邀功领赏的心情便在这一件件“失误”中消失殆尽,代之是心底涌起的一股“不忿”,不就是卖个货吗?嘁,啥时咱也做一回“老板”让你瞧瞧本事。又是一个双休日,妻耐不住我的坚决,只好“让贤”。那是个大晴天,一天如碧,我的心情也如天空般空旷高远。妻帮…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名叫安强的中学生给山西省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这里不少人靠开小煤矿来维持生活,小煤窑非常多。在我回家的时候,我注意到空气中的灰尘比我小时候多了许多,不远的地方什么也看不清。”在信的末尾他还写了一句话:“我悄悄地告诉您,我爸爸也开了一个小煤窑。”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物化”论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对物我关系的一种经典性普遍论断,在强调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基础上,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来达到物我互化的审美境界,同时又主张“外化内不化”,这对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创作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今年是我在滩营工商所工作的第19个年头了。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我是所里名副其实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15.
赵一鹤 《广告导报》2006,(12):90-90
中国人对于时髦词追捧的热情向来就很疯狂,最近笔者遇到了很多食品、服装、通信、IT以及网站类的客户无一不对“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笔者遇到过无数次同样的情况,在企业客户还没有明确自己需求的时候,先把要求树立了起来:你看人家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看人家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看人家麦当劳“我就喜欢”,看全球通“我能”,看人家可口可乐“要起由自己”,我就要他们那种的“我”,一定要“我”,也不管它的消费群体是年轻的、年老的、成功的、奋斗的、小资的、平民的、有实力的、没实力的,反正只要强调我,好像品牌传播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6.
《经贸世界》2006,(11):40-40
动辄几百人挤在一个会场里喊口号,“我要成功”,“我一定行”,“我是最棒的”……不可否认,在那种气氛的感染下,一个再低落、卑微的人都会感觉良好。但是,旦走出会场,当他仉一个人走在漆黑的路上时,那样一种孤独、那样种反差会让人觉得空虚。因为他们抑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满怀激情去开拓市场,一“热”一“冷”,几个回合下来就很容易“感冒”,所以新人的流失率也就高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熊秉元 《中国工商》2002,(9):166-166
前几天过生日,内人为了减轻我步入“后中年”的感伤,买了一条名牌休闲短裤送我,我不喜欢那个颜色,所以就在“三天内可以退换”的期限里去加价换了一条长裤。但我喜欢的那种淡卡其色并适合我尺码的刚好缺货,所以我留下电话,请小姐在货来时通知我。  相似文献   

18.
从“不好意思”说起梁士文一年前,我的朋友曾思得一“冷门”的生财之道。只因是“孤独一枝”,怕人见笑,没好意思动手。现在别人开业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十分红火。我的朋友因“不好意思”挡道,错过了时机,大哭一场。“不好意思”一说,是人们生活中的平常用语,...  相似文献   

19.
“傻”丈夫     
大家都说我是贤妻良母,所长的好内勤,局里也年年评我为“贤内助”,“五好家庭”。可谁知我为之付出了多少少?“家”好像是我一个人的家,他只不过是宾馆的“常住客”。就是这样一个丢家不顾的人,还多次被市工商局、市政府、地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市管员”。每当他拿回荣誉书,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领导评先进为什么不将“顾家”这一项放进去?笑的是我的付出有所回报。结婚12年,我随他在农村“东进西出”,“南征北战”。吃苦不要紧,我就是受不了他干的那些“傻事”,如果您换成我,您看看是不是让人生气?农贸市…  相似文献   

20.
《华商》2014,(18):75-76
有一对夫妻,老公正看着电视,啃着瓜子,忽然间老婆从厨房喊着:“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电灯?”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水电工!”没多久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冰箱?”老公不耐烦的说:“我又不是电器维修工!”又过了一会老婆又喊:“老公可不可以帮我修酒柜的门?”老公觉得很烦,生气的说:“我又不是木工!”然后就跑到外面喝酒解闷。过了一小时,老公觉得心有愧疚,决定回家把那些东西修—修,但是回家后,发现东西全修好了,便问老婆:“东西为什么都修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