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争鸣     
《中国市场》2007,(3):6-7
吴敬琏:渐进改革有利解决经济矛盾,钱伟:房价虚高要下四副猛药来治,樊纲:投资既要防过热更要防过冷,厉以宁: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相似文献   

2.
学企互动     
《中国工商》2002,(5):172-173
张维迎:未来是民营银行的天下,项怀诚:积极财政政策将淡出,金人庆: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将继续,张军扩:民企融资需要多层次,吴敬琏:解决下岗在于发展民营经济,茅于轼:民营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汤敏:中国房地产业并无泡沫成分,石小敏:中国改革已经逾越临界点,谢平:四大银行竞争是为讨好“老子”,樊纲:国有资产也要“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3.
胥晓莺 《浙商》2011,(1):43-45
在后金融危机下的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新定位”,并要求“对改革要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0,(12):82-82
5月14日,《浙商》杂志旗下的浙商全国理事会财经人文讲堂在杭州开讲。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为浙商全国理事会的成员们讲述了“吴敬琏与中国改革60年”的故事。吴晓波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条伟大的改良主义血咏:“梁启超-胡适-顾准-吴敬琏”。这种改良总是被暴力和革命打断,  相似文献   

5.
争鸣     
《中国市场》2006,(12):6-7
吴敬琏:社保基金如何亡羊补牢?瞿晓华:加息成了经济不能承受之轻,张维迎:房价高涨非地方政府之措,孙立平:国企“冰棍”现象问题不止产权,易宪容:资本市场将加快改革步伐,萧灼基:中国的基尼系数并不严重,樊纲:不赞成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林毅夫:新农村建设应2020年完成。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华商》2010,(2):23-23
关键词:“吴市场” 关键人物:吴敬琏 背景:“吴市场”的由来: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为题,发表了吴敬琏和胡季的那篇报告,这也是中央党报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市场经济”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7.
争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市场》2007,(9):6-7
茅于轼:期待商业小额贷款进入农村,吴敬琏:中国企业仍然处在少年时期,樊纲:中国经济未来仍将高速增长,洪绂曾:“现代农业”新内涵是一种质变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这一全新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顶层设计”的理念,强烈表达了系统地、全方位地深化体制改革的意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中国GDP增长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连续减速,引起广泛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11日表示,中国出现经济减速,原因是经济效率的提升呈缓慢状态,需要通过“转型”和“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吴敬琏以《增长减速、发展转型和改革重启》为题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河南官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做学术报告。他说,支撑经济增长速度有两个主要来源:投资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08,(5):40-41
阅读:据《中国经济报》2月5日报道,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在北大演讲时指出,“转变发展的模式,并不是一个新提出来的口号。”只不过口号虽早已提出,却长期没有做到。原因是存在体制障碍。吴敬琏回忆说,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要求在“九五”期间转变增长方式。10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又再次提出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为什么早就提出了正确的解决办法,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呢?吴敬琏认为是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1.
沈晓琳 《浙商》2011,(9):44-45
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在中国,走出去的主体现在是圈企,而不是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位裁缝的儿子由江西景德镇考进北京,毕业后只用了4年,竟倡导促成了一部《破产法》的诞生。近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国企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他与吴敬琏、厉以宁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三大智囊”,并一同被列为《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的“学界骄子”。  相似文献   

13.
学企互动     
《中国工商》2002,(6):181-181
樊纲:民企待遇不如外企,吴敬琏:国企仍有“复困的危险”,中国亟须建立再分配机制,个私及股份制企业仍是就业主体,四大因素制约中国私营企业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14.
《华商》2014,(9):6-10
相隔十年,中国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再出发,专家表示,这一方面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总体规划,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做出的全局性部署,要放在全局通盘理解。那么,被称为新“国九条”的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在十年后体现了哪些“新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工商》2003,(1):63-63
吴敬琏说,在入世前,中国经济学家大多认为银行改革进程缓慢,而银行业人士则担心步伐过快会适得其反,然而实践表明入世冲击成为了改革最重要推动力。 吴敬琏指出,入世后中国银行方意识到“狼”真的来了,今年三  相似文献   

16.
新观点     
吴敬琏:国资“一股独大”不行 在日前召开的“香港上市中国公司研讨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针对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固有缺陷提出了7个方面的改革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继续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他指出,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仍由政府绝对控股,而且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这种情况不利于将政企职能彻底分开,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他认为,应该继续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使多元持股制的优越性得以发挥。吴敬瑶提出的其他6点改革建议是:独立的国有股行使机构有待确…  相似文献   

17.
前线     
《浙商》2011,(1):44-45
福卡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比较明确,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首提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新定位”,即将扩大内需战略以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单列,“对改革要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商》2013,(20):13-1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日前举行的网易财经读书会第四期《寻找改革突破口》论坛上表示,改革的逻辑和过程就是“根据中国的情况调一调、变一变、试一试。让社会生产力、主动性释放出来”。摸着石头试错和顶层设计对于中国改革都很重要,社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过:“当前的中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出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信用是多少发展了的市场交易中一个必具要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什么是“互联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的新产业概念。最近,在“互联网+”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后,政策陆续在全国各个省市实现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