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罗正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1):8-8
近几年,随着人们投资理念的不断转变,证券投资成为投资理财的重要手段。高校在传统的证券投资教学上存在诸多的劣势,模拟实践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拥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诸多优点。有鉴于此,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丰富证券投资模拟实践的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等完善模拟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世界金融快速发展,然而金融学很多理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风险理论,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起步较晚。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证券投资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有效度量和识别证券投资风险。本文简要介绍了证券投资风险和证券投资风险度量,分析了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阐述了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证券投资通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 ,风险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 ,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研究风险、计量风险、控制风险 ,合理保证预期收益的实现 ,是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因而 ,建立证券投资风险统计指标体系 ,对证券投资风险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证券投资风险特性的基础上 ,设计了证券投资风险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证券投资风险可划分为系统风险(SystematicRisk)和非系统风险(VnsystematicRisk)。系统风险是处… 相似文献
6.
7.
8.
9.
企业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财务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截然不同的回报率与风险(E-β)评价法。文章主要借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分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证券投资风险阈值度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证券投资风险度量一种新方法——风险阈值度量法,并分别对单个及组合证券的投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工程造价为研究对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投资理念,简要探讨了建设工程从前期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着重指出了工程设计阶段主动控制造价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以期转变观念,加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春雨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4):30-34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住房分配体制改革、人口红利因素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正经历一个暴利、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大多实行粗放经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意识淡薄。然而,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市场进入以及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一场阵痛。要度过这场阵痛,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价值链分析,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跟踪管理体制,方能应对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市场在经过黄金十年的辉煌后,受产能过剩、环境保护压力以及进口煤激增等因素影响,煤价下跌、库存增加、成本上升,整个行业陷入亏损的泥潭中。在当前的煤矿建设过程中,如何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及时代发展潮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煤炭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煤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及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成熟,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项目上的竞争愈加激烈,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各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的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争取利润的最大化.本文拟分析和比较中外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期能改进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其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标准有缺陷、成本控制只局限于生产成本、成本开支缺乏总的规划、坏账损失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分别是转变成本观念、加强日常成本控制等,以期能够为我国医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中国行政成本世界第一,而且呈较快增长态势,究其原因,疏于监管流于形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畸形膨胀的行政成本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行政成本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
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选择、外商投资、对外贸易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合理衡量环境规制水平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文章基于对环境规制内涵的理解和"全过程"分析,从环境规制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两方面构建环境规制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2001~2010年环境规制水平的案例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我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水平随时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05~2007年提升的较为快速,而2008~2010年增幅则有所下降;东部地区省市平均环境规制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其政策水平与执行水平两者均高于中西部;另外,政策水平的区域差异大于执行水平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