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绿色农业兴起的时代背景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转型的需要等客观要素和人物内心的期盼等主观要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绿色农业发展的辨证轨迹,进而按照逻辑学的要求,阐明绿色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陈述绿色农业的实质要义和本质特征.基于“绿色”三大抽象规定性,融入绿色科技现代化因素,结合农业本身发展的特性与规律,从而得出了三种绿色农业发展的模式即“节约”农业发展模式、“回用”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的“日本模式”与中国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成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其经验在于“农业现代化 ,工夫在农外”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和小农地权、农协组织、政府保护三位一体的农业体制。中、日两国农业的初始状态、国情较为接近 ,因而“日本模式”作为成功的典范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对农业现代化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构建包含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选取293个市域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全局莫兰指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研究2009—2019年中国市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时空演进与空间溢出机制。研究表明:(1)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水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由“二元结构”经过“中心—外围”结构后“裂变”得更加均衡。(2)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水平档的市域数量逐渐增多。(3)农业现代化发展演进由“低速发展平台期”经过“快速发展跃升期”后,现已进入“快速发展稳定期”。(4)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交通运输”“区位环境”“农业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性发展”4种机制对周围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产业互补性发展”的溢出效用最强。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茂岚 《经济问题》1992,(10):21-24
一、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认识问题 我国农业的发展,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经历了漫长的路程。而温饱问题一直是困扰每个统治阶级的重大问题。历代农民起义,莫不与广大农民的温饱有关。“身无立锥之地,家无隔夜之粮”,一直成为引发农民造反的契机;而提倡“平均地权”,实施“耕者有其  相似文献   

5.
坚持创新举措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江阴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不开发区域”高效益农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先导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区、体验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石油农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它引导农业走上了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但是,“石油农业”的发展,给农业及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水平上,生态农业取代“石油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才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为国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韩杰 《经济论坛》2000,(7):28-28
目前,在农业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呢?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实现观念、机制、技术、组织这四个方面的创新。 1.观念创新,营造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基础。我们要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必须彻底摒弃过去产品经济条件下遗留下来的旧观念,树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观念。一是立足思想抓转变。针对目前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应重点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六个转变。①由“温饱农业”向“致富农业”转变,把农业作为引导农民致富的基础产业;②由“原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把农业看成是具有商品属性和增值效能的商品经济体系;③由“内销农业”向“创汇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副产品生  相似文献   

8.
张和 《经济论坛》1997,(9):24-2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张和在唐山市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大搞以山、海、沙、洼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了农业超常规发展。“八五”期间,全市农业产值以每年146%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我们又适...  相似文献   

9.
冯海发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4):27-31,36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这种资源结构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应以节省土地型技术即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生物技术导向路线的选择,不仅要求农业内部的品种技术不断进步,而且要求农业外部的肥料技术的进步;与农户经营体制相适应,农业机械技术今后应重点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机械技术的提供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与农户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小型化的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景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以科技为依托,培育支柱产业,壮大营销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农业市场化步伐,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和升级”,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有了较快进展,农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瞄准市场农业,制定调整目标,推进农业结构转型。按照“调适、调优、调精”的原则和“稳定种植业,扩大畜牧养殖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调整思路,实施“4532”工程。即抓住四个重点产业,搞好五项重点建设,加快三大结构转型,实现两个确保。四项重点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模式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其现实意义和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和探讨。阐明了“农业产业化”应与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应是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的系统工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数字农业”及其意义保障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首先要保证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数字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将是二十一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对于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农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业所涉及的农学、地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梅  张华盛 《生产力研究》2003,(6):28-29,32
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是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向、过程的根本问题 ,我国以“石油农业”做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造成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我国的国情 ,应该以区域精密农业发展模式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本文对区域精密发展模式的内涵、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品牌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国际农业大市场的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人们消费取向发展变化以及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的要求等五个方面 ,阐述了我国发展品牌农业的必要性。同时 ,分析了品牌农业所具有的产品品质的主导性、市场环境的适应性、生产经营的规模性、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消费安全的保障性等特点。据此 ,提出了我国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即明确我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路 ;把握我国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科学确定我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 ;优化我国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安俊杰 《经济论坛》1994,(12):20-21
农业综合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依据不同的地理、自然和社会发展条件,设计和构建不同的农业开发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1.专业基地模式。一般讲,产品产业的发展,只有和一定的规模形成正函数关系,才能体现其倍数潜力和效益。传统的农业开发仅仅是囿于小圈子,零敲碎打,其动机是追求近期效益指标;其效果是比较效益差,甚至投入与产出形成负函数关系;其特点是地方封闭性开发强,“天女散花”性开发强,粗放经营性开发强,产业重叠性开发强。开发的总体行为特征是“阵痛疗法”:某一地域或地带有开发利用价值,就铺开战场;热浪之后,留下半拉子工程,连基地雏形或轮廓都未形成,造成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却受到了来自农业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的制约。农业内部的自然条件因素、人为及社会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农业外部的政策体制因素、政治因素及加入WTO的国际环境因素等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姜玉芳  孙仕荃 《经济师》2000,(8):103-103
开办农业保险 ,对我国农业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本文试就农业保险的发展谈粗浅认识。一、问题的提出俗话说 ,“天有不测风云”,每每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 ,人们除了力所能及地进行生产自救外 ,总是翘首企盼能有一定渠道的补偿—保险则是首选。令人触目惊心的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 ,正因为有了被誉为“减震仪”、“稳压器”、“吉祥鸟”的保险 ,才使灾区群众得以迅速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众所周知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保持农民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农业科技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规律性,即:①生活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等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②清除或缓解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瓶颈”制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突破口;③提高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的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是它业科技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农业化道路。大农业革命预示农业化时代的到来,而中国大农业革命的来临则反映当代“向东方转换”和“走绿色道路”的大趋势。90年代以来、工业化的弊病日益加剧,酉方的现代化方式日益失色,“回归自然”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口号日益高昂。农业化将是紧随“第三次浪潮”而来的“第四次浪潮”,它将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面貌大为改观。最后,本文提出大农业发展的若干方略。  相似文献   

20.
以“六率”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近几年来,中共保定市委、市政府不但努力提高农业的发展速度,而且更加着眼于提高农业的质量,大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去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考核农业发展质量的一套新的指标体系,即“农业六率”:增值率、优质品率、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