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理是话语结构的固有产物,是言语交际的基础。推理在言语幽默的解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往往融合于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全过程。言语幽默在推理中起到铺垫作用,引导人们去解读和推理。  相似文献   

2.
陈兆东 《魅力中国》2013,(23):313-313
作为语用学研究中争议提陈出新的一个热门领域,成功的对话交际如何实现长久以来饱受热议。从Grice的合作原则发展到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理论.语用会话含义的研究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理论,研究从人类认知角度出发.将交际定义为说话人的明示与听话人的推理。人们在进行认知交际过程中.通常会默认判定对方的话语是相关的,这是双方交际得以持续进行的前提基础。而幽默的产生正是源于话语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大小反应在对话双方往往预示着话语双方的关系与亲密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欣 《魅力中国》2014,(11):77-77
言语交际是运用语言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活动。话语交际者的言语行为受修辞语境的直接影响。首先对修辞语境做出介绍,再从话语理解着手,阐释修辞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会琴 《改革与开放》2016,(17):121-123
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借助具体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突显命题内容、制约话语信息、表达说话态度等语用功能.言语交际者应增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意识,准确传达或理解话语内容,确保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是除口头言语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在实际交际中,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目视行为、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空间的利用和组织等方面在非语言交际行为中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迭方式,本文依据Leech“礼貌原则”,通过比较英汉文化中礼貌观念的异同,深入剖析了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现象”的不同内涵,以期减少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增强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宋冰玉 《魅力中国》2013,(23):278-278,280
翻译是一种垮语言交流活动。关联推理的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谗言的交际有一个双方认知的基础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上展开相应的关联推理。才能够真正的枉当起翻译者的职责。本文从推理以反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关联-惟理。为译者的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康晶 《黑河学刊》2014,(9):83-85
反意疑问是各民族语言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应用在非正式场合的口语交际中。在语言学界对其话语意义以及交际意图的研究一直未能给予重视,现力图分析和探讨言语交际中反意疑问句的话语意义、交际意图以及情感特征,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具有丰富涵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玲 《发展》2011,(2):93-93
写作是人类凭借书面语言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语言交际,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实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为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就对语言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安排,从而使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运用的特征体系和方式,这就是语体。  相似文献   

10.
"话语"关注语言的功能而非其形式本身,是与语境或现实生活情境相关的一系列的语言活动。语用模糊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复杂"话语",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说话人言外之力或言外行为的不确定性上。说话人受交际情境和特定交际意图的影响,经常使用语用模糊的话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听话人在无法确定说话人真正交际意图时,也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来明晰模糊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交际活动,都不可避免的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与时间这一要素息息相关。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时间观念。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各自时间取向,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和历史背莆。而不同的时间取向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折射出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充分认识到差异尊重彼此的时间观,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是提高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复、补充、代替、否定、调节和强调等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非言语行为有:手势、目光、接触、体触行为、面部表情等。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涵义,比较不同国家的非言语行为,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于英文广告语篇连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篇连贯是交际者寻求关联的派生物。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英文广告语篇连贯表现为语义关联和语用推理的结果。话语关联决定着两种类型的连贯:命题内容连贯和语境效果连贯。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模式在语言的认知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建立心理模型决定着言语交际模式的成功与否.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为工具,通过对言语交际模式中建模者持有的不同原型,建模中参照物的数量以及参照物的不同组织方式等因素来探究语用变化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唐静 《魅力中国》2009,(19):196-196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推理模式不同,因而容易造成社交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玲 《发展》2011,(2):93
写作是人类凭借书面语言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语言交际,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实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为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就对语言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安排,从而使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运用的特征体系和方式,这就是语体。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文化冲突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及两种文化间的文化差异.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以案例分析说明中西方文化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在人们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障碍和误解,提出了减少交际冲突的可行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新西部(上)》2007,(6X):205-205,195
言语交际中,为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应遵循语用原则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该文提出语用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可用“度”来进行解释。从语言层面划分出冗余度、模糊度、规范度,将它们和语用原则相结合,来分析言语交际的最佳效果,使人们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地运用语用原则,使交流更趋完善、顺畅。  相似文献   

19.
李东娟  马冬 《理论观察》2011,(5):164-165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只重视语言本身的内容,而对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很容易忽视。语言的功能之一是表达言外之意,通常需要非语言行为的配合来实现"言下之意"。本为主要简单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特点、功能及作用来浅析不同国家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产生的误解,从而提高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际中,为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应遵循语用原则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该文提出语用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可用“度”来进行解释。从语言层面划分出冗余度、模糊度、规范度,将它们和语用原则相结合,来分析言语交际的最佳效果,使人们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地运用语用原则,使交流更趋完善、顺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